顶部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旧事
温润恬淡的心灵牧歌
——读汪曾祺《欢喜八事》

    □ 向建军

    作为师从沈从文的汪曾祺,有着“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和“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之称,其作品中饱含的人性之美、诗意之美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字里行间所意蕴的生活智慧,例来被广大读者所挚爱。

    清秋时节,手捧纪念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特别版的《欢喜八事》(天地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先生对世间生活清新淡雅的诠释,浑然天成中所流露出的至性至情,如一曲曲悠扬的牧歌,响彻在心头,舒缓中带来的是悠长的惬意。

    全书54篇经典之作,分草木散文、美食散文、生活散文、艺术散文、游记、现代诗、经典小说和作者晚年自传等八个方面,生动呈现出汪曾祺“品味人间有暖,生活有趣,心中有爱,人生有欢喜”的题中之义。

    汪曾祺的散文清雅脱俗,却又满含对人间世情的关注。他写草木春秋,既写四时草木的葳蕤繁茂,也聚焦于人性人情的澄澈描摹。随着他舒展的笔墨,我们不但能一睹山丹丹的皮实稳重,枸杞头的谦逊如一,槐花的热烈奔放,而且,通过人与草木之间的交往,还可洞悉平民百姓恬静的性情和淡然的人生追求。无论是老堡垒户对生长于野外的山丹丹花的钦慕不已,还是退休夫妇采摘枸杞时的从容闲适,抑或是养蜂人对槐花的悠悠爱恋,汪曾祺都以其返璞归真的文字,轻巧别致地勾勒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恬淡画面。

    生活需要品味,而最直观的体察方式,莫过于品尝各地美食了。作为生活中的美食家和独树一帜的散文家,汪曾祺既善于烹饪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风味小炒,又长于用他儒雅的“文学之勺”,给我们带来愉悦的精神大餐。在他的笔下,用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做成的豆汁儿,是老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好一口”,即便对客居于此的游子来说,在入乡随俗中,其天然的酸香也会令人胃口大开。至于蛋白柔嫩、蛋黄通红的高邮咸鸭蛋;枝干翠绿,和肉炒时清香无比的蒌蒿,每一回啖食,汪曾祺对故乡的思念,不由得都会增进一层。而书中,对各地贴秋膘风习的描写,又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状描得妙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

    《欢喜八事》还精选了汪曾祺行走于大江南北的游记,缱绻的诗情,淡淡的哲思,隽永的抒怀,彰显的是先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他笔下的中国,充溢着曼妙之美: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勃发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力;北京的胡同,幽静,蜿蜒,浓郁的民俗让人心驰神往,更让胡同文化成了首都北京一张响亮的名片。

    循着《欢喜八事》的翰墨书香,追怀着汪曾祺宁静淡泊的那份情趣,让浮躁的灵魂浸润在先生至真至纯的文字里,去体会生活的盎然情趣吧,在生命的原野上,总能找到泽被我们心灵的硕根!还是先生说得好:“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