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冠兰 文/图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作《苏幕遮》词里面描写沉香的诗句,写得颇有情趣。沉香,在我国鼎鼎大名,历来被视为“众香之首”,缭绕的沉香散发出的浓浓香气,不仅可驱除蚊虫,还能驱散湿气,更能给人带来愉悦、舒适的心情。 不过,和紫檀、黄花梨等树种不同,沉香并非指某一种专门木材,而是橄榄科、樟树科、瑞香枓、大戟科这四科树木的异化物,这些树木在病变之后,开始结香。它的成长期极为漫长,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光洗礼之后,才能成为沉香木。这种散发着香味的树木,历时久、产量又少,因此成为稀缺品。沉香不仅可以制成香料,还可以被雕刻成文玩摆件,收藏价值极高。此外,它还是一种名贵中药,能够止咳化痰、暖胃温脾,用途极广。按照油脂含量,沉香可分为沉水香、筏香和黄熟香三种,沉水香油脂含量高,投水即沉;筏香能够像木筏一样,在水中半浮半沉;黄熟香不沉于水。我国使用沉香的历史相当久远,据东汉学者刘歆编撰的《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年间的宫廷贺礼中便有“沈木香”,即沉香。隋唐时期,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沉香木大量被开采,并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运往洛阳、长安,被社会上层用来制造木质建筑,当时极为流行的沉香亭、沉香阁便是佐证。根据史料记载,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在建造宅邸时,便曾大量使用沉香木。 我收藏有一件清代的兽面木尊,便是以沉香为材质。这件木尊呈四方形,上宽下窄,两边有双耳,口长8.1厘米,底长6.8厘米,高13.0厘米,双耳之间的距离为12.4厘米。 事实上,这是一件仿古器,仿照的正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尊。在尊的四面,每面均以对称结构雕刻纹饰,上部有凤鸟纹,中部有夔龙纹,下部有怪兽食虎纹,通过夸张、变形的方式,将这些神鸟神兽雕刻得奇异怪诞却又凶猛无比。两耳被塑造成兽首造型,它们呲牙瞪眼,生猛威严,从嘴里吐出的舌头卷曲,舌尖贴在尊壁上,就成了尊的耳部。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件青铜尊,无论纹饰还是雕刻,均带着远古遗风,浑身充满青铜器应有的庄重和威严。 这件沉香尊,油脂饱满细腻,油丝清晰可见,摸上去光滑温润,有玉石的质感,轻轻一嗅,芳香沁人心脾。更难得的是,它是用整块沉香木雕刻而成,看上去浑然天成。随着唐代以来的大量使用,沉香木在明清时已经难以找到大件,造房建屋已不可能,只能雕刻成文玩摆件。像如此费工费料、不惜成本的沉香尊,别说是现今,即便放在当时,也是难得一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