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学富 “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这是唐代诗人韦庄《乞彩笺歌》中的诗句,“彩笺”即薛涛笺。元人费着《笺纸谱》云:“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有薛涛……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 唐代才女薛涛16岁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而加入乐籍,在剑南节度使韦皋的帅府下担任文秘工作。公元809年,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剑南东川。此时元稹年方31岁,俊朗潇洒,才华横溢,薛涛一见钟情,被元稹的才情深深吸引。薛涛尽管比元稹大11岁,但是绰约多姿,风度娴雅,加之元稹的夫人新逝,双方坠入爱河,有相见恨晚之感,开始了一场“姐弟恋”。薛涛犹如初恋的少女,柔情万种,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然而幸福却是短暂的,元稹因刚正不阿,得罪权贵,不得不调离四川。 可是元稹再也没有回到四川。薛涛脱离了乐籍恢复了自由身后,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开始了新的生活。浣花溪一带盛产竹、麻、桑、木芙蓉等植物,这些都是造纸的原材料,加之浣花溪的水质好,中唐时期,成都造纸作坊和造纸户大都聚居在浣花溪畔,尤其是木芙蓉,软硬适中,易于书写,最适宜制笺。薛涛迷上了木芙蓉,迷上了信笺。她根据前人用黄薜叶染纸的原理,用浣花溪的水、在芙蓉花中提取染料,再加入胶料配制成涂料涂在纸上,制成精巧的彩色笺纸。薛涛笺的美不在纸质,而在于颜色。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记载:“元和初,蜀妓薛涛洪度以纸业,制十色小笺,名薛涛笺,亦名蜀笺。”薛涛笺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鹅黄、深青、浅青、深绿、铜绿和浅云等十色。 尽管元稹是个多情的种子,然而他并非用心去恋爱,可是薛涛却是刻骨铭心,对元稹朝思暮想,经常将新作或旧诗写在粉红色的纸笺上,寄给远方的元稹。如薛涛有《寄旧诗与元微之》曰:“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寄出后,薛涛总是在焦虑和渴盼中等待,元稹偶尔也有诗回寄薛涛。如《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元稹在诗中说薛涛为山川名秀所生,又以卓文君类比,夸赞其极具文才、诗才,连擅长文词的人和公侯们都自愧弗如,诗中更是寄寓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一往情深的薛涛对元稹既爱又恨,满怀幽怨与期盼。她眺望春景,满腹愁肠,在粉红色的纸笺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四首。其中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的诗句,表达了她伤春之感、相思之情。宋代张元干《小重山》词曰:“薛涛笺上楚妃吟,空凝睇,归去梦中寻。”明人唐寅有《黄莺儿》曲:“绿窗前,挥毫未写,泪洒薛涛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