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忠富 二三十年前,铁匠铺和杂货铺、代销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景。那透红的铁块、熊熊的炉火、铁匠奋力击打的背影,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就是农耕社会亘古不变的场景。美学家宗白华认为,这就是一幅极好的荷兰画家的画稿。他心里充满了艺术的思想,根本不忍心让自己的视线离开如此和谐的画面。宗白华心想人生最健全最真实的快乐,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如此我们才得身心泰然,从劳动中寻找到健全的乐趣,从工作中得到人生的价值。而社会中真正的支柱,就是这些各尽所能的劳动者。 宗白华以艺术家的态度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将其形诸笔端。这样写成的书绝不只是艺术理论,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细雨下点碎落花声》是美学大师宗白华的作品精编,是其论人生、论艺术、论美学的精要,收录了《美从何处寻》《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等随笔佳作。本书包括“孤独时有美”“美从何处寻”“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切的一切,都在美中”四大章节,着重探讨了生活的应有之义,以及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尽量地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宗白华《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中谈到自然是美的,艺术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画那自然的表面形式,而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首尾不同,而其结局同为一极真、极美、极善的灵魂和肉体的协调,心物一致的艺术品。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自然无往而不美,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所以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的理想等。 简言之,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学会审美,我们才会与美同行。宗白华认为,我们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当一个人悠游于艺术和美的世界,他的生命即被打开,鲜活的气息和灵动的思绪便把生命提升到一个自由的层次。这是一部功力深湛、底蕴深厚的极简美学通识,启发我们的哲思并带来美的感受,在追求效率、着眼于功利的现代社会,可以帮助我们寻回内心流失的诗意与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