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鹏飞 孔子曰:“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史记·孔子世家》又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编《易》竹简的牛皮绳翻断了三次)的记载。可孔子读通或读懂了《易》了吗? 《易》是什么?一本占卜书,后来又升华为哲学书。《易》之名“易”,《说文》称:“易,蜥蜴也。蝘蜓、守宫也。象形。”蜥蜴,或谓:其在壁曰壁虎,其在草曰四脚蛇。蝘蜓、守宫,乃别称。蜥蜴或叫变色龙,故易者,变也。 《易》就是一本讲“变”的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的要旨。《易》有六十四卦,卦象变,卦义变,“变卦”是《易》的关键词。 然孔子似不懂“变”呀!他自述:“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在周礼向秦政转型的鼎革之际,孔子执着于周礼,遂沦为保守一派。 五十岁后的孔子做了些什么?据《孔子年表》,五十一岁到五十四岁的孔子“出仕”,应该是他最风光的几年。在鲁国,他先做中都宰,再做少司空,继任大司寇,后又摄行相事(代理宰相),但终于与君王龃龉,丢官而周游列国去也。孔子喜做官,做官能实现其抱负,为什么会丢官?恐怕是“守旧”吧? 孔子周游列国凡十四年,从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到处推销其政治主张,颠沛流离,十分艰辛,鲁迅先生考证,他因此犯上了胃病,但始终未得正果,又为什么呢?大概也因为他栖栖遑遑为恢复周礼奔走的那一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也。 这样,就有石门老人批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更有甚者,是有人骂他为“丧家狗”的。这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到郑国去,与弟子失散,一个人站在城东门口等。子贡到处找老师,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口站着个人,长着什么什么模样,是你的老师吧?我看活像一条丧家狗!”子贡因此找到了孔子,还把其人所言复述一遍给孔子听。孔子听后,倒不恼火,道:“那人说我像条丧家狗,啊,是呢,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