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消息在网上再次被大家所关注。其实,猝死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应该了解它。据云南省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李易介绍: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例心血管病相关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占25%;80%的猝死发生在家中,15%发生于路上或公共场所。临床资料显示,每年心源性猝死者约54.4万人,其中 80%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我国平均猝死年龄在43.8岁,以70后、80后的青壮年为主。 警惕: 这些猝死的危险因素 李易教授表示:猝死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所以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称为猝死。猝死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最常见的为心源性猝死。 “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律失常等都是发生猝死的高危因素。”李易教授表示:“如果近期内出现或加重的胸闷、心慌、心跳过缓、晕厥、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等情况,你就要重视自己的情况。” 救治: 10分钟内心肺复苏可救命 走在路上,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下了,刚刚还活蹦乱跳的人突然就叫不应了,这很有可能就是心脏骤停,也就是猝死。那么,当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你想过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吗?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10分钟内的有效心肺复苏至关重要。来看看李易教授给大家准备的急救小常识: 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记住不要惊慌,说明患者的性别、大概的年龄、发生情况时的一些特征、出事的地点、时间等,可能的话按照120急救医师的指导进行紧急救助。 2.把患者放在安全的地方,仰卧,必要时注意保暖,呼叫病人,但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超过10秒钟,也不要剧烈摇晃病人。 3.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口唇发紫、没有心跳,立即开始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直到专业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预防: 熬夜、过劳、大喜大悲都可能发生猝死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要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戒烟、禁止酗酒,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多吃蔬菜鱼类,可延缓动脉硬化发生。 2.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比如心脏血管严重狭窄、以前得过心肌梗死、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这类病人再次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平时坚持应用中西药物治疗,例如黄芪、党参、三七、丹参、陈皮等补气活血或者应用阿斯匹林、他汀类药物等。 3.积极控制心律失常,一般的早搏不至于出现心脏性猝死,但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例如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一定要积极治疗,必要时安放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也是一种好办法。 本报记者 陶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