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连思 老伴的性子急。说要去治牙,我随口提个醒,不要吃气味大的食物。可她火了,红着脸,大声吵嚷着,说我管得宽,牙医都戴口罩,我也没吃大蒜!她一堆牢骚,明知我说得对,嘴上就是不服软。在她看来,提示就是责怪,不信任。我接不上话,避免事态升级,就只能先灭火。 成功的磨合,得找准点,拿捏分寸,才能奏效。我老伴开过饺子馆、理发店、裁缝铺,最后是山庄。前夫酗酒,过早去世。她自强自立,独当一面,养成了决断性格。凡事善于拍板,一票否决。刚再婚时,宴请喝酒,人情往来,她都习惯先斩后奏,我不适应,心里憋屈。 但过日子,必须以柔克刚才行。我先给她“当秘书”,主动示好。为她煮中药茶饮,擦亮她的鞋,或是给她薅白头发。用我细腻的爱,去逐渐磨平她的棱角。还有就是,她的朋友聚会,外孙女的“小饭桌”,需要用钱的地方,都为她办妥帖。慢慢地再去欣赏她,让她活得舒坦。 磨合需要付出。我体会,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真诚的付出,才能得到幸福。我决心带头改变,适应老伴的性格和喜好。在家里,不讲大道理,让她说了算。我不动烟酒,没有应酬,工资全归老伴支配。有了空间,她很满意。 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多年来,老伴帮我养成很多好习惯。按摩大穴、枕石头睡觉、写点散文等等。晨练回家后,热气腾腾的清淡汤,原汁原味的小豆腐,对我的照顾很像“妈”,让我的“三高”消失了,培养出了“融入自然,净化心灵,健康快乐,六十重生”这样的健康理念。 最值得点赞的,就是她伺候我老妈,天天都在过母亲节。见我老妈太瘦,就加工羊毛棉被,让老人家睡得暖和。老妈只有两颗牙,没法嚼东西,她就把韭菜剁细碎,然后包饺子。还专做小鲭鱼,把刺挑干净,盯着老妈把鱼肉塞进嘴。时间久了,她再发脾气,我倒觉得,那才是我老伴。 老伴最高兴的,就是她过生日,我女儿给送的花篮。再婚后,我最担心的,就是她怎样待我女儿。首次见面,就先微笑打招呼,慢慢拉碰女儿的手,请她选饭店,让她报菜名,和她闲聊天,培养着感情。老伴还把孩子领进水果店,女儿竟自然地伸出手,挎在老伴胳膊上,形同娘俩。 老伴有句话:女儿的事,必须办好。她省吃俭用,请孩子吃海鲜,帮孩子办低保。还领着孩子买换季衣服,不厌其烦地陪同着,直到选好。营业员见女儿很幸福,就风趣问这人是谁?她竟然笑着说“是我妈”。女儿经常问候我老伴,成了我俩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退休后,老伴陪我听音乐、拍照片、养花养鱼。尤其是近年来,户外行走时,看到城市在悄然巨变,新感觉也油然而生,便拿起笔,写出了《“食”代记》《变样的铁匠炉》《音乐的魅力》和《珍藏的国旗》等散文,老伴都是第一读者。作品发表后,老伴还给点赞。 回头再说“治牙”事件,弄得我胸闷牙疼,不愿见她,傍晚才回家。到家后,见她买了一堆好吃的,还以为是给外孙女买的。她却主动告诉我,说菠菜是给我做面汤用的,再放点剁好的肉馅,说晚上要用土豆炖鸡腿。我清楚,老伴缓和方式很别致,刀子嘴,豆腐心,挺可爱。 (作者原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商务局,6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