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履祥 自从春城晚报于1980年1月1日呱呱坠地之日起,我就与春城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当时我在厂部办公室上班,每当春城晚报一到,厂部小车班的驾驶员们就争相传阅,有位老驾驶员还风趣地说道:“春城人民爱春城”。 长期阅读春城晚报,不但增长了我的知识,还萌发了我向春城晚报投稿的想法。1990年7月11日,我的一篇影评《由(痴情鸳鸯)所想到》发表在春城晚报第四版,由此开启了我向春城晚报进军的征程。之后,我的新闻作品、随笔、议论陆续见诸报端。1991年4月3日,我采写的新闻报道《八旬老人陈锡藩家一天之中六喜临门》被春城晚报采用,并登在了头版,着实让我高兴了好几天。更让人感动的是,2001年9月9日,春城晚报编辑在14版刊登了我的一封来信并附编辑的回复,全文如下: 编辑同志: 《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滇池晨报》在人民群众中享有一定声誉,许多作者均喜欢向这几家报社投稿,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一般情况下,稿件均通过邮局周转,但有时许多作者为了赶时间,想亲自把稿件送往报社,可报社门口仅有《滇池晨报》投稿箱。为此,建议增加《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投稿箱,一来方便广大业余作者,二来提高报社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之? 祥文 祥文同志:你好! 首先感谢你对《春城晚报》的关心。 晚报创刊二十余年来,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厚爱与支持。你提的建议晚报领导很重视,决定在报社大门口(新闻路337号)设立一个“春城晚报投稿箱”,现已安置完毕,欢迎你前来投稿。同时也期待热心读者、作者积极为本报撰稿。编者 看到报道,我热泪盈眶,深为报社领导和编辑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这件小事虽然过去了将近20年,但它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如今,我已是70岁的老人,但仍然笔耕不辍。2019年4月16日、5月23日,我的两篇作品《音乐伴我度晚年》《自学之乐》被《春城晚报》“晚晴”版选中,许多朋友纷纷向我表示祝贺,我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 40年不解之缘,40年一路陪伴,谢谢春城晚报这位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