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左右有社保的人,每年大约只需要花两三百块钱就可以享有200万-600万元的医疗险保额,并且还可以续保至80岁到100岁。超低的价格,超高的保额,这就是当下十分走红的百万医疗险。该险种赔付不限社保用药,进口药、自费药都能报,就医还有绿色通道。乍看起来异常好的这一爆款险种,却被监管着手整顿。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文称《通知》),对于续保、停售等备受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 南方都市报评论:保费低、保额高、线上购买便捷,好是好,问题是期限最长只有一年,一年之后再投保,保户能否续上,该险种是否还存在,都是未知数。因何只有一年?因为这种“网红”百万医疗险多由财险公司开发,而现行法规规定,财险公司只能经营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健康险,不得经营长期健康险。并且,如果真是长期险种,保费当远不止这个数。简而言之,财险公司也得吃饭,好不容易开发出这么一个爆款,为了能够持续不断地吸引客户投保,套路在所难免,这也是本次监管出手的直接原因。 最常见的套路,就是财险公司在短期健康险产品条款、宣传材料中使用了“连续投保”等易与长期健康险混淆的词句,打法规规定的“不能保证续保”擦边球。有理由认为,相关保险公司使用“连续投保”“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这些词句不是无心,而是精心措辞,以达到监管套利、混淆视听的目的,并方便将来甩锅给保户。业界有句玩笑话,保险公司亏了第一次,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亏第二次。一旦某品种真对保户保障得力,出现大面积理赔兑付,来年很可能停售,客户就面临保障消失的窘境。很多产品虽然号称能续保到100岁,但条款里都写着“停售不能续保”,一些年纪较大的客户甚至会被拖累丧失购买其他保险的机会。 因而本次《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在开发的短期健康险产品中,应当在相关条款中明确表述“非保证续保”。并规定了比较具体的表述:“本产品保险期间为一年(或不超过一年)。保险期间届满,投保人需要重新向保险公司申请投保本产品,交纳保险费,并获得新的保险合同”,可谓打到了该类产品的七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