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咸宁中心医院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根远程诊断的网线,连接起了昆明到咸宁1500余公里的生命桥梁;也连接了一份份浓浓的滇鄂情。昨日11时,当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医生的镜头出现在咸宁中心医院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的大屏幕上时,在场的两地专家医生会心一笑。这次连接测试的成功,是刚刚赶到咸宁的云南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给咸宁带来的一份“厚礼”,“影像云”远程诊断,将有效助力新冠肺炎确诊。 一份“厚礼” 远程会诊连接起咸宁各县区医院 昨日一早,在云南省对口支援湖北省咸宁市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曾仲的带领下,来自省疾控、省第一人民医院和昆医附一院的几位专家,就来到了咸宁中心医院,他们走进新冠肺炎危重病房,对咸宁新冠肺炎收治病人的情况进行了熟悉了解。曾仲说,熟悉的目的是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协助救治机制,从而进行医治援助指导。当天上午,十几位专家还和中心医院的专家一起,对咸宁辖属的几个县市进行了几个病例的远程会诊。记者在现场看到,对赤壁市人民医院一位重症病人会诊的过程中,双方专家就这位病人是否转院到咸宁的每一个指标、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远程会诊的意义就是“生命的连线”,曾仲说,这次指挥部开通远程会诊,连接起了咸宁各县区医院,也和云南医疗队分布各点的医疗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这更有利于开展防疫防控救治工作。在昨天上午的这场远程会诊连接中,最重要的“生命线”连接,还是咸宁到昆明的“影像云”远程诊断测试成功。 一旦启用 对咸宁新冠肺炎防治的帮助意义非凡 据曾仲介绍,通常意义的新冠肺炎确诊方式,就是核酸检测阳性,还有另外一种诊断是核酸不成为阳性但仍有典型临床表现时,还要借助实施影像诊断。根据国家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修订版),在湖北地区,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将直接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管理。因此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胸部CT检查,在诊断新冠肺炎、疗效观察、并发症诊治、预后判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影像学检查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咸宁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徐旭燕说,现在咸宁典型病例诊断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临床影像诊断,特别是鉴别诊断是非常大的困难。因为现在收治观察的人增多之后,通过影像鉴别的任务会非常繁重,而且咸宁在这方面也有所欠缺,如果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样顶级的影像中心远程诊断测试成功,如果“影像云”这个连接昆明和咸宁的“生命线”平台一旦启用,对于咸宁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帮助意义非凡,对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至关重要。 据了解,这次测试连接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和咸宁对接起远程会诊系统之后,咸宁医生专家可以直接将患者影像资料上传至“影像云”平台,而昆明专家可以通过“影像云”平台读取数据、书写报告,报告传回医疗队。甚至咸宁医院可以授权昆明医学影像科专家远程进入咸宁医院的信息系统,直接书写报告,实现咸宁中心医院与昆医附一院的“影像云”平台会诊互通,可为前方提供及时有效、高水平的医学影像学会诊支持。两只看不见的手把“滇鄂情”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本报记者 李荣 杨峥 摄影报道 咸宁疫情 2020年2月12日0时-24时 咸宁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例9例 (含临床诊断病例6例) 其中咸安区5例(含临床诊断病例2例),嘉鱼县4例(含临床诊断病例4例),通城县0例,通山县0例,崇阳县0例,赤壁市0例。全市新增治愈出院 19例(嘉鱼8例,通山8例,咸安2例,赤壁1例),新增死亡1例(咸安)。 截至2月12日24时 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例534例 (含临床诊断病例6例) 其中重症病例25例,危重病例15例,已治愈出院84例(其中嘉鱼23例,咸安18例,赤壁12例,通山12例,崇阳10例,通城9例),死亡7例(咸安3例,赤壁2例,崇阳1例,通城1例)。确诊病例中,赤壁市162例,咸安区133例(含临床诊断病例2例),嘉鱼县86例(含临床诊断病例4例),通山县63例,崇阳县47例,通城县43例。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355人,已解除医学观察2296人,尚有 9059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据咸宁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