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
万物
洱海柳

    □ 杨世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大理苍洱间的每个村庄里,都有名叫“大青树”的高山榕荫盖着村子。然而,最多的还是生长在洱海流域沿河沿岸、源头湿地和海岸线上的杨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每逢春来,那些粉红色的根须紧紧抓住湖底的砂石,嫩绿而柔软的枝条轻轻抚着水面。到了周末或假日,丢下永远忙不完的活计,迎着凉爽的海风,沿着洱海堤岸行走。在宽阔的湿地里,布满大大小小鹅卵石的沙滩中,小鱼小虾来回穿梭的浅水滩里,或坚硬如铁的礁石岛屿上,甚至是伸向岸边的渔村间……你都会见到杨柳树坚强而靓丽的身影。

    有的村落只是一棵历经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风霜的古杨柳,但树胸粗得几个人才能合抱,树心老朽得成空洞,整棵树只靠顽强的树皮支撑着,荫盖着整个小村,也见证着小村走过来的风雨历程,见证着小村的荣辱与兴衰。

    有的稀稀疏疏地插进浅水滩里,奋力地向上生长,尽力地为清澈透明而碧波荡漾的洱海增添一抹绿色。有的在肥沃的湿地里疯长成郁郁葱葱的柳树林,庇护着脚下挤挤挨挨的水草水花,阻挡着海风的袭扰,守卫着海岸堤埂的安全,佑护着附近村落的安宁。也有的像悬崖上的青松一样,牢牢地咬着岛屿上坚硬的礁石,犹如舰艇上的旗帜在空中高高飘扬。

    生长在洱海区域里的杨柳,犹如沙漠里“迎沙千年不死,死了也千年不倒”的古胡杨一样坚强,愈挫愈奋,数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脚下的每一寸海堤,每一寸河岸,每一个浅滩,每一个湿地,每一个礁岛,尽力为三百里洱海增添无限的绿意和生机。

    遍布在洱海区域里的这些柳树、柳丛、柳林,如果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与碧蓝的天空,碧蓝的海水,以及倒影组成了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那么它们在春夏烈日当空下就会组合成一幅幅彩色靓丽的油画了。

    柳树是溪水的精灵,柳丛是河流的魂魄,柳林却是洱海的卫士。有杨柳的地方肯定有水流奔淌,有水流奔淌的地方肯定有杨柳飘荡。洱海里常有鹭鸶、黄鸭、鸳鸯、翠鸟、鸬鹚、红嘴鸥等海鸟觅食充饥,而那些柳树、柳丛、柳林就成为它们真正栖息繁衍的家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河桥残留半无枝,多为行人赠别离”。古代人爱折柳送别,以表依依不舍之情。大理白族人家虽然没有折柳送别好友的礼俗,但都喜欢在洱海湖畔、水库堤埂、池塘四周、梯田边坡、河岸溪边、井旁源头或村头巷尾,扦插或移植了这种易种易活的大量杨柳树。我想除了防风固沙,保水遮荫,绿化家园,招鸟引鸥外,也许就是因祖上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之故,来纪念这渐行渐远的乡愁吧!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