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昆滇往事
青春焕发青年路

    □李国庆

    青年路曾经是昆明历史上最美的地段之一。

    许多年前,在今天的圆通动物园东北角一隅生长着许多石笋。这里的石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姿态万千,风格迥异,形成一个天造地设、美不胜收的小“石林”。因此,古人替它取了个雅号——石萃庄,并以端秀遒健的字体镌刻在一枚亭亭玉立的石笋上。

    石萃庄的南头,从前有一个略成椭圆形的水塘,面积虽不大,但却玲珑可爱。水塘向着“敷泽门”(即小东门,在今圆通动物园大门前左侧),水塘里有一天然石块,状如一个刚跃出水面的鱼头;更妙的是,在其后方水塘的另一侧,也有一天然石块,恰似刚刚翘起的鱼尾,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的“妙手文章”,在鱼头上雕琢了一对生动传神的眼睛。这一来,见之者无不叹其栩栩如生。在春秋季节的清晨,敷泽门及其上的璧光楼(俗称小东门城楼)笼罩在蝉翼般的轻纱薄雾之中。远远望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犹如从石鱼嘴里喷吐出来,渐渐飞上九天云霄的“海市蜃楼”,这便是旧时著名的昆明十景之一“鱼吐蜃楼”。

    物换星移,时光流转,到了民国年间,青年路的前身——东城墙和护城河,已是一派污秽与悲惨景象。东城墙大约有三层楼房高,城墙内是一条简陋的僻巷,名“城埂脚”,城墙外是长满水葫芦的护城河。东城墙把城内和城外隔开,从今天的东风路、青年路交叉路口到圆通公园大门,只有大东门和小东门两道城门供人出入。城埂脚十分僻静,大白天也很少有人来往。城头上长满荆榛野草,十分荒凉,老鸦、饿鹰在空中飞旋,为争食抛在野地里的死娃发出凄厉的叫声。

    解放前两年,国民党政府忽然想到东城墙、护城河影响交通和卫生,提出要拆去东城墙、填平护城河,结果怎样呢?只是把砌城墙的大城砖拆下来卖了,土墙和护城河“风光”依旧。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于1952年组织社会各界青年开展义务劳动拆墙、填河、筑路,前后历时三年始告完成。新路南起东风东路(南太桥),北至昆明动物园(今圆通动物园),全长1.4公里、宽32米,其中车行道宽19米,铺设沥青路面,成为昆明市区南北向的主要街道之一。1955年,共青团云南省委组织团代会代表在街道两侧栽种行道树,此后便以青年路命名。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青年路捷足先登,转变为昆明市小商品市场。当时,近万家摊位密密匝匝,摩肩接踵,遍布整个青年路,盛况空前,蔚为大观;从这里走出了不少万元户、十万元、百万元户……开创了昆明私营经济的先河,委实功不可没。

    上个世纪90年代,市政部门拆除原木行街和三义铺,并入青年路,延伸至金碧路得胜桥。至此,青年路全长1.7公里。

    如今,青年路商业经济圈风生水起,可谓青春焕发。

    (作者原工作单位:昆明市盘龙区新闻宣传中心 68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