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峥嵘岁月
执笔如歌

    □罗正友

    “爬格子”曾伴我走过30多年的青春岁月。

    说起“爬格子”,纯属偶然。那是上世纪80年代,我写了一篇课堂作文——《李老师为我当“纤夫”》,班主任杨玉藩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将其作为范文在各班传阅。后来,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让我把作文工工整整誊写一遍,写上评语,寄给《大理报》社。经过一个寒假,我已把投稿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收假后第一天,我刚到学校,同学们便围上来,说:“正友,你的作文在《大理报》发表了!”我以为同学们跟我开玩笑,根本不相信。当同学们拿着散发油墨清香的报纸给我看时,我把印成铅字的作文读了又读,看了又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我便与“爬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作的“瘾”也越来越大。每次上语文课都盼望着写作文,每写一篇作文都认真思考,并把一些习作满怀希望寄往报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读中学期间,我的课堂作文《荷花呵,荷花》《有情方能出妙文》等近百篇作文,相继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春城晚报》《中学语文报》上刊载。

    1990年12月,部队到县里来征兵,当接兵干部看了我一大本发表的习作剪报后,喜出望外,立即向部队首长作了汇报,当即告诉我说:“你这个兵,我们要了!”

    经过一番政审、体检,我穿上肥大的军装,走出莽莽大山,走向绿色军营,开启了人生最美的征程。

    到了部队,我如鱼得水,出板报、写讲稿、唱军歌,成了新兵连一名“小秀才”。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团部直属连队,不到两个月,我被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专门从事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

    30年前写稿子算是个苦力活,所有稿件全靠钢笔在方格稿纸上耕耘。有的稿子比较短,只有几页,有的却是十几页甚至几十页,每抄一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写错了就得从头抄写。就这样,我的思绪每天都在方格纸上爬来爬去,写稿、改稿、誊稿、寄稿也成为我军旅岁月中的主色调。

    岁月荏苒,雁来雁去,四年的军旅生涯一晃而过,我退伍回到家乡,成为昆明铁路局一名火车司机。尽管铁路工作繁忙,但我对“爬格子”的热情一点不减,尽情地享受着写作时的那份宁静,那份快意。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我静静地端坐书桌前,沏上一杯清茶,铺开稿纸,用心填满每一个格子,任钢笔在纸上发出沙沙的欢畅声,让思想充盈,生命充实,直到最后一个句点。

    我喜欢写作,就像一位虔诚的信徒,沿着朦胧而清晰的轨迹,在朝圣的路上慢慢地秉烛前行。我尽情地享受着写作时的那份宁静,那份惬意,尽情地品味着文章发表带来的欣喜和满足。“爬格子”的这段经历,也使我养成了一种勤奋、灵敏、达观的品质。

    如今,写作投稿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显示屏代替了方格稿纸,键盘代替了传统钢笔,电子邮箱代替了邮票信封,各种输入法方便快捷,得心应手,省去了“爬格子”修改抄写之劳。特别是自媒体、电子报刊的推出,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当天见报的稿件,彻底告别了写稿靠“爬”、寄稿靠邮、读稿靠等的历史。

    “爬格子”爬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回望来路,赫然发现那个关于“爬格子”的旧梦,已悄然沉睡30余年,满是希冀和荆棘,原来却只是在蛰伏,静候被一个机缘唤醒,被一份激情点燃,给生命带来惊喜。

    怀念执笔如歌的日子,因为“爬格子”是一种历练,一种执着,一种人生体验和追求,那是珍藏在心底最美的记忆。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