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各类商业逐渐活跃起来,个别不法分子又动了歪念,以虚构项目拉投资的方式行骗。近日,广州警方破获了不止一起额温枪诈骗案,其中最大的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12万元。 南方都市报评论:社会进入抗疫状态已经快三个月了,涉疫诈骗尤其是口罩和额温枪等防疫必需品相关骗案频频发生。 涉疫诈骗尤其是防疫用品骗案,与一般的诈骗案相比更为恶劣,负面影响更大。受害者的损失可能不只是钱,还有时间和安全风险,受影响的也不只是被骗钱的受害者,伤害还可能波及更多的人甚至全社会。例如,几日前,德国有关部门称,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一个月前曾从一家德国经销公司订购了一批口罩,但该公司近日报警称自己被自称亚洲口罩供应商骗了,首付款24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840万元)被“卷跑”,订单落空。疫情已经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欧洲作为“重灾区”防护用品很缺,德国还曾因拦截瑞士口罩造成外交纠纷。一个月前订好的口罩落了空,对防疫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这不只是“谋财”,还可能“害命”,而在疫情发展“全球一盘棋”的情况下,害别人最终也会害到自己。 从打击罪案的角度来看,防疫用品骗案的“无接触”诈骗方式,看似让骗徒更为隐蔽,也可能为追溯罪犯提供了更多便利。毕竟,由于“无接触”阻断了现金交易的可能,每一笔钱都要通过转账,无论是银行账户还是实名制的社交媒体账户,虽有漏洞,至少有迹可循。 在呼吁公众提防诈骗的同时,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大打击涉疫诈骗的力度。4月10日,福州对当地案值最大的口罩诈骗案进行宣判,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并追缴其未退赃款56万余元。希望能给蠢蠢欲动的潜在骗徒一点警示,卖“空气”口罩和额温枪,未必比卖假冒伪劣防疫用品的罪轻,切勿铤而走险。 从口罩到额温枪,防疫用品骗案里权益受损的很可能不只是受害者本身。对此,各方都应该有清醒认知,公众慎防受骗,警方加大打击力度,潜在骗徒切勿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