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第A13版:时 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媒体观点
用法治封牢窨井“吃人的嘴”

    □ 新华社记者 罗沙 陈菲

    鉴于一些地方窨井盖被盗及损坏导致行人伤亡事件时有发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并于22日对外公布。

    该意见对盗窃、破坏窨井盖以及相关失职渎职犯罪等做出明确规定,以法治之力封牢窨井“吃人的嘴”,破解百姓“脚底下的痛”这个难题。

    小小井盖为何成了“老大难”问题?从近年来多地发生的案件来看,存在打击乏力、罪名适用不准确等问题。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盗窃、破坏窨井盖行为可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于收购盗窃所得窨井盖可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为更加全面治理、更加严厉处罚提供明确依据。

    井盖虽小,人命关天。盗窃、破坏窨井盖行为,容易造成致人伤亡的严重后果,仅以盗窃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来认定,显得偏软。我国刑法规定,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最高均可判处无期徒刑乃至死刑。今后“偷个井盖”可能会面临极刑,将对此类犯罪行为形成强烈震慑。

    “小井盖”之所以变成“老大难”问题,还与背后“多头管理、权责不明”,以及多个部门遇到问题容易“拖、推、躲”有关。因此,依法惩治窨井盖管理人员的职务犯罪,是该意见的一大重点。从负责采购、施工、验收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以及负有管理职责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该意见明确了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将督促他们切实负责,杜绝事后推诿,强化对窨井盖从采购、使用到维护的“全链条”治理,从根本上消除这方面的安全隐患。

    小小窨井盖,折射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对于这一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斩断盗窃与破坏窨井盖的黑手;同时,也期待城市管理者把保障市民安全放在第一位,针对窨井盖问题推出更多精细化、系统化的治理措施,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把危险的漏洞堵死。  (相关新闻见A03版)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