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诚 武成路是许多老昆明人温馨而遥远的梦。这条老街曾经繁华鼎盛,被南来北往的市民和游人津津乐道。我家老宅位于华山西路,与武成路毗邻,用几分钟便可步行到最热闹的路段。街面上有绸缎庄和百货店,也有药铺和钟表店,更有饮食店、理发店和洗澡堂。街道东侧有家包子铺,售卖菜包子,用青豆米和豆腐干为馅,三分钱一个,是我儿时的最爱。街面上有不少租书铺,出租连环画和各种演义小说,是少年们经常光顾之地。 记忆中的武成路,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常。印象最深的是位于街道南侧的江苏沐浴室。彼时市民大多居住平房,如厕需上公厕,洗澡问题无法在家中解决,于是便经常去这家澡堂泡大池。江苏沐浴室生意兴隆,顾客多如过江之鲫。早上九点半,澡堂开门,等候已久的人们蜂拥而入。此时大池的水热气腾腾,极其清澈,泡在池内,不啻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澡堂有位修脚师傅,手艺高明,听说是位省级劳动模范,请他修脚需要排队。擦背需花一角钱,那是很奢侈的享受。屈指算來,这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武成路上有两家电影院,一家是北侧劝业场的大众影院,后改名五一电影院,另一家叫新滇电影院,位于路旁一条小巷深处。少年们只需花五分钱,便可欣赏精彩大片。听老人们讲,早年两家影院放映未翻译的好莱坞原版电影,银幕旁站有一位负责讲解的老先生。影片中出现男士,统称“约翰”,出现女士,则统称“玛丽”。外国男女在花园幽会,讲电影的老先生便用昆明方言绘声绘色地说道:约翰先生和玛丽小姐在整哪样?买买散散,他们在凯士(英语kiss,亲吻),于是场内一阵爆笑。 我上小学时,在这两家电影院看过许多学生场,如《山间铃响马帮来》《羊城暗哨》《甲午风云》等,至今难以忘怀。五一电影院前方是昆明的劝业场,号称老昆明的“美食一条街”,有老字号餐馆燕鸿居,售卖都督烧卖、锅贴乌鱼等名点名菜;隔壁有家甜品店,以四喜汤圆和洗沙凉饺闻名。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令人口角生津、回味无穷的昆明味道,大多已经失传,不免颇多遗憾。 武成路西端是昆明城的小西门,旧称“威远门”。城楼前煦煦攘攘,赶马帮的乡民们经常在此歇脚。城门外有家饭庄叫马兴园,专售牛肉冷片,远近闻名。马兴园所用食材是寻甸的小黄牛。小黄牛长途贩运到昆明,体型难免消瘦,于是在地坛寺附近的草场放养,待膘肥体壮后,披红挂彩,从大西门(旧称“宝成门”)进城,沿翠湖边道路行进,经洪化桥,踏上武成路,时人称之为“小黄牛游街”。我上小学时,曾在武成路上见过这个景观。此举意在告诉市民,马兴园的牛肉货真价实,生态健康。上世纪这个商家的诚信和坦荡,令人叹服。 武成路经城市改造,成了贯通昆明城从东到西的通衢大道,现名“人民中路”。新路平坦气派,中间有绿化隔离带,虽然少了些烟火气,但凸现了城市现代化的前进步伐。 “武成路”成为一个历史符号,将永远留在昆明人的记忆中。 (作者原单位:《滇中新区报》 7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