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师大附小文林校区五(6)班 这个漫长的假期里,宅在家中的我从书柜里翻出了很多书来看。其中,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昆明的吃食》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小吃货的浓厚兴趣。里面提到了海量的昆明传统美食,比如现在街头巷尾依然常见的过桥米线、气锅鸡、烧饵公式、卤饵丝、汆肉米线、摩登粑粑……这些美食在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看得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忽然间,我萌发了一个念头,平时都是妈妈做饭,今天就让我来做一次地道的昆明美食给她尝尝吧。经过和老爸的密谋,我们选择了做昆明人最爱的小锅米线。 我从网上查找了小锅米线的配料和做法,列出了采购清单,奔向了菜市场。经过一番寻觅,我终于买齐了新鲜的现磨猪肉,熬汤用的猪脊骨,嫩绿的韭菜和豌豆尖,白色的水洗米线,还有老爸喜欢的酸腌菜。 首先,我把猪骨头用温水洗干净,放入盛满冷水的汤锅,放上姜片,开始熬汤。汤快沸腾时,会有很多灰白色的泡沫在水面奔涌,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汤勺轻轻地把浮沫舀掉。然后,我把菜择好、洗净,韭菜切成小指长短,米线用流动水漂洗一下,整整齐齐地放在不同的碗里。 开煮啦!我将带把小铜锅放在灶上,倒入骨头汤烧开,放入一大坨鲜肉,用汤勺分成小块,粉嫩鲜红的肉块即刻变成了白色。接着入锅的是韭菜,一股清香立刻弥漫开来。现在出场的是今天的主角——米线,它白色细长的身体毫不畏惧地跃入了滚烫的汤中,随着“咕嘟咕嘟”的沸腾声变得柔软舒展。重要的调味时刻到了,我向锅中倒了两勺生抽,搅匀后尝了尝,“嗯,味道还不够。”我又加了一勺老抽,汤的颜色马上变深了,再加一小点胡椒粉和昭通酱,“嗯,这下差不多了。”紧跟着放入豌豆尖,它特有的清甜气息随着高温立刻散发了出来。老爸迫不及待地捞了一根米线出来尝尝,“宝贝,和妈妈煮的相比,好像还差了点什么!”我迅速回想了一下平时妈妈忙碌的场景,对了,应该就是它!我打开冰箱拿出猪油瓶,舀一点放入锅中,米线立刻变得油润飘香。最后,我放入酸腌菜,撒上一小点盐,再倒入大瓷碗中。成功啦!这碗米线看上去汤汁浓郁,闻起来味道醇香,吃起来鲜、甜、酸、辣,恰到好处,真是美味极了! 下班回到家的妈妈看到煮好的小锅米线,又惊又喜,连连夸赞我太能干了!妈妈说,她会永远记得今天的这碗米线。小锅米线是地道的昆明味道,我们不仅要会吃还要会做,这样才能把家乡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这么说来,我今天煮的米线,不仅仅是我们的一餐,更是家的味道和爱的记忆啊。我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学多练,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传承更多的昆明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