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游记
秘境怒江

    □ 万吉星

    一脚踏进怒江大峡谷,心便醉了。

    怒江大峡谷的美,与其他众多秀、奇、险、幽的大峡谷不同,它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悲壮、一种大气,直挺挺地插入云霄,绝不拖泥带水,就像傈僳族汉子,真诚、直爽,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豪迈。

    到达怒江的第二天清晨,下起了小雨,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按照行程,我们要深入怒江大峡谷深处,一个名叫贡山的地方。一大早,从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六库镇出发,沿着怒江溯流而上,公路极其狭窄,像条弯弯曲曲的蚯蚓,被挤压在山谷间动弹不得,公路两边是陡立欲坠的石崖,高耸入云的山峰,直挺挺地插入云霄。经过一夜春雨的清洗,满山的树林苍翠欲滴,目之所及,一片碧绿。

    偶尔抬头仰望,在那飞悬陡峭的山间有零星的房屋散落,或木屋、或草房,房屋低矮,结构简单,单薄而突兀地立在悬崖峭壁间。那是怒族、傈僳族、独龙族同胞的民居。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磅礴山水间。

    脚下是滚滚怒江,大江夹在两壁陡峭的山崖间,从唐古拉一泄千里的激情被猛地一束,百转千回积蓄下来的情感无处释放,江水便烦躁地怒吼着,用牙咬、用脚踹,拼命撕扯着两岸的岩石,左冲右突,轰隆隆吐着白花花的泡沫。偶有一根溜索斜跨江面,便有山民身体悬空,仅用两根绳索兜住屁股和腰部,像一只滑翔的鸟,在数十米的高空,“嗖”的一声从江这边滑到对岸。于是孩子上学、集市上买个小猪崽,全靠这种方式过江。一根溜索从早溜到晚,从朝气蓬勃的孩童溜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溜走了青春、溜走了岁月,唯一溜不走的,是那咆哮的江水和两岸默默无语的青山。

    逾进山谷,群山逾险、逾高,江水也越湍急。有位诗人曾用“这是一条站立的大江”的诗句来形容怒江的气势。车过碧福桥,进入匹河怒族乡境内后,前面带队的车辆停了下来,州委宣传部的同志过来说,到“飞来石” 了。下得车来,一块矗立在公路一侧的神奇巨石,似一个特大的惊叹号,触目惊心地倒立在眼前。

    据记载:“飞来石”,又叫“夫妻石”,高7米,位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民族中学校园内。1983年3月19日凌晨,一块巨石悄然飞至,傲然屹立于一块近80平方米的扁型磐石上,当时,磐石上建有一幢民族中学三合小院校舍,巨石飞落立于院中,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毫发无损,卧居教师皆被惊醒,起身观之,“飞来之石”竟矗立院内,惊骇之余庆幸安然。

    对“飞来”之石自然奇观,当地怒族赋予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对逃婚的怒族青年不幸失散,男青年化为磐石在怒江边盼望恋人归来,被困在碧罗雪山上的女青年也化为巨石冲破种种束缚投入到“情人”的怀里,结束了苦恋之情,成就了“铁石情缘”。因此,当地村民则把“飞来石”称为“夫妻石”。

    也许是因为“飞来石”的神奇,也许是因为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大家纷纷走上前去亲手摸一摸那块巨石,就像触摸自己失散多年的恋人,不为别的,只为那个用生命守候爱情的古老传说。

    几分钟以后,我们离开了“飞来石”,沿江向深处进发,那块石头留在了怒江边,而那个关于爱情的传说却留在了我们心底,永远、永远……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