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一直以来都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操作”,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各项技术不断升级,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在昆明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目前较先进的药物球囊介入术、除颤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都已成熟开展,数量也在云南省处于领先行列。 介入“无植入” 给未来更多可能 针对心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开展的支架植入技术,已被患者广泛接受,也是心血管内科最为常见的微创技术之一。而据昆明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叶金善介绍,近年又出现了一种无植入介入技术——药物球囊。“它通过和支架植入一样的介入手段,将药物球囊送到血管病变部位,扩张时球囊贴附于冠状动脉血管壁,球囊携带的药物被快速、均匀地涂抹到血管壁上,从而起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预防血管再次狭窄的作用。”叶金善表示,该技术因为没有支架植入,给病人留有更多的后续治疗空间,对于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小于30%、血流好的患者,药物球囊应成为最优选择,这也是今年冠脉国际DCB专家的共识之一。 功能性起搏器 身体里的专职医生 “心脏要有属于它自己的节律,太快、太慢、太乱都不行。”叶金善介绍,针对心跳过慢的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而现在起搏器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抗核磁起搏器使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仍然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而除颤起搏器就像给自己配备了一位24小时贴身心血管内科医生,一旦发现心跳异常就会自动进行除颤,是猝死高风险患者的福音。”而无论哪种起搏器,都只需要在患者的肩膀位置开一个3-5厘米的小口。 对于心跳过快的患者,心血管内科也有办法。叶金善介绍,针对室速、房颤患者,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技术,将心脏局部非正常心肌细胞人为破坏,使其坏死,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这一技术给患者留下的创口仅一个血管穿刺点,不仔细甚至看不出来。昆明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做到了用最小的创伤,给患者未来最大的可能。 本报记者 闵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