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的山坡上,熟透了的红苹果挂满了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经过团结农户多年的辛勤劳作,“团结苹果”已成为本土品牌苹果之一。秋天,吃一个团结苹果已经成为昆明本地市民农家游的选择之一。秋天售卖苹果,也成为团结农户及当地旅游热度的亮点。 朗艳华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跟着同村人学技术、建苹果园。2015年,他自己承包了50亩土地,建起了果然苹果园。去年,他引种的瑞香红苹果成了紧俏货,刚上市半个月就销售一空。今年,亩产达到2吨。个大、口感好自然吸引了一批回头客。看着枝头挂着红彤彤的大苹果,朗艳华自豪地说,自己的收入翻了好几番,买了车、盖了小楼房,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团结不仅因有苹果成为昆明人乡村休闲游的首选地之一,也因为良好的森林覆盖率及无工业污染的自然生态,让昆明人能在昆明近郊就可以体验乡村野趣……近两年,核桃箐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小山村里有了景观大道,更有了以大地为画布、彩色水稻为颜料,栽种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主题图案的160亩彩色水稻观光农田。今年, 还有高空栈道、玻璃漂流等项目开通,这个纯彝族小山村更是成了昆明本地人和周边玩友们的必到网红打卡地。 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解决了本村村民及周边村民的经济和就业难问题。目前,这个昆明的偏远小山村内已开起农家乐6家,特色小吃店12个,农产品摊点15个,吸引了许多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参与家乡建设。今年自开春种植彩色水稻以来,已有1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最多时达每天1万余人次,村民的腰包更鼓了。 西山区将继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措施,坚持城市带动农村,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融合,通过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使发展要素不断向涉农地区汇聚。以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为契机,做好《西山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收官工作,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本报记者 张勇 通讯员 王利娟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