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第A04版:聚 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元阳县牛角寨乡果统小学校长
李冬让破旧小学换新颜


    当李冬开着自己2015年花了7.3万元买的长城汽车,只要一个小时就能从元阳县牛角寨乡开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果统小学时,他做梦也想不到,短短十年间,这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二级公路修好了,到学校的水泥路修好了,新学校建起来了,高速公路也要通了,村子里的农房纷纷变成了砖混楼房。而始终没有变的,是他和妻子黎太朵仍然是这方圆十里八寨中仅有的两名汉族老师。

    劝说女友一起扎根大山

    李冬和黎太朵都在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出生、长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两人都在同一所学校读书。老家虽然也是山区,但那是丘陵山区。2011年,李冬从文山学院物理专业毕业后考上了特岗教师,被分配到元阳县牛角寨乡果统小学任教。这里的几个寨子全住着哈尼族人,学校里从没有过汉族老师,更别提女老师了。

    那时,元阳至绿春的二级公路还没有修通,从牛角寨乡到果统寨子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学校是30年前村民凑钱盖起的泥土房,教室里地面、墙面和黑板都凹凸不平。李冬想不到这里如此的贫穷,孩子们看到外人害羞又胆怯,原因是他们听不懂汉话,学校的教学成绩一度极不理想。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李冬发现,这里的村民和孩子极为朴实,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大山外面的向往让他心疼,于是他打消了退却的念头,反而不断地动员、劝说正读大四的女友黎太朵也报考到这里。2012年,黎太朵经不住劝说,也考到了果统小学。报到那天,村里的一辆手扶拖拉机去接她,从牛角寨乡到寨子里,有着20多公里的泥泞山路,拖拉机一路上出了几次故障,直到次日凌晨3点才到达,把黎太朵吓哭了。

    到乡上为赤脚学生买鞋

    女友到了,李冬的心也静了下来,两人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请教原来的老师后,制定了精细的教学计划,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仅仅一年的时间,学校多个年级的语文、数学成绩就跃到了全乡第一,这让旁人对这两个年轻人刮目相看。2013年,李冬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

    看到有一位学习极努力的学生,冬天里竟然赤脚来读书,李冬极为震惊,于是他利用赶街天到了乡上,花50元买了一双鞋子。在学校给优秀学生发奖状时,那名考了全乡第一的学生除了领到奖状外,还收到了李老师发的新鞋子。让李冬想不到的是,下午就餐时,那位同学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碗热乎乎的水豆腐,提着一把野菜站在食堂外面对他说:“李老师,这是我妈妈做的水豆腐,这是我摘的野菜,送来给你的。”在校长的提醒下,惊讶中的李冬收下了学生的礼物。后来他才知道,那把野菜是学生花了近3个小时,爬到两公里外的大山上摘来的。

    因为这样的贫困家庭很多,仅靠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帮过来,李冬在和校长商量后,联系到了上海做公益慈善的爱心人士,经过考察和对接,每年学生们都能收到爱心人士资助的衣服、鞋子、学习用品等。同时,在他们的资助下,学校的课桌椅和许多办公用品也焕然一新。后来,在香港慈恩基金会余经桓先生的捐资下,学校另行选址,建盖了新学校,有了操场、篮球场、乒乓球桌。2019年,李冬被任命为果统小学校长。

    记者探访李冬时,他正组织老师们将爱心人士资助的新鞋子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

    为孩子们塑造完整的家

    果统小学现有7名老师,其中3人是哈尼族,2人是傣族;219名学生,来自周围5个哈尼族寨子,其中还有10多名寄宿学生。由于当地耕地有限,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多数学生由家中的爷爷奶奶带。为了跟老人充分沟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隔一段时间就要召开家长会,但大部分老人听不懂汉话,为此,每次开家长会,学校都要请翻译到场,将老师交待的事情讲解给爷爷奶奶听。

    从红河卫校学成归来的龙晶成了一名村医,她不仅是家长,还成了家长会上的翻译。她告诉记者,以前这个学校的学生成绩非常差,语文平均分是10多分,数学平均分也就20多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中的老人不会讲汉话,以前的老师没有学过标准的普通话,小孩没有汉语基础,上学时听普通话极为吃力,成绩自然难以提高。李冬和黎太朵两位老师的普通话标准,学生们很快就适应了,普通话说得更好了,学习成绩也提升了。

    为了想办法让更多的家长留在当地,李冬和上海爱心人士开展了“果统村的红米:让爸爸回家的梦想”公益项目。每年哈尼红米成熟时,由上海方面以稍高于市场价的方式在当地收购,加工后在上海销售,销售的利润又返给当地交售稻谷的人家,这样让在家耕种的家长,既陪伴了儿女,又能有更多的经济收入。虽然这样的方式很艰难,但李冬和其他老师努力地探索着。

    如今,李冬和黎太朵已成家,把这里当成了家!

    本报记者 任锐刚 通讯员 王跃 摄影报道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