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昆明”建设的推进,智能技术被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防控、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生活缴费、在线办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对于习惯了排队挂号、招手打车、现场缴费等传统生活方式的老年人,在这道“门槛”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昆明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全市将深入实施“数字昆明”建设。关于此,市人大代表、昆明新纪元大酒店副总经理成焰认为,“数字昆明”建设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温度,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前段时间有几位老年人要在‘人社通’App上进行人脸识别,但又不会操作心急如焚。”成焰说。除了智能软件的使用,成焰也关注到了老年人就医时的无奈和无助,“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挂号,但不会使用手机、儿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只能早早地去医院排队,等排到号时,可能很靠后甚至没有号了。” 成焰认为,在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开展政务服务“适老化”改造,加快推进智能技术对老年人的普及,建立线上线下服务高效协同,帮助老年人跨越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导致其在出行、就医、消费等面临的“数字鸿沟”。同时,优化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解决老年人挂号难、就医时不会使用健康码或自助服务机等问题。此外,还需做实老年人健康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上门巡诊、咨询指导、药品配送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手机应用困难,应该组织行业培训机构、社区服务人员、专家等开展专题培训,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智能技术运用及防诈骗知识宣传。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交通引导、就医咨询、金融服务、旅游指引等服务。”成焰建议。 本报记者 罗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