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 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云南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267.03万吨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和乐村的稻田成了金色海洋,约3000亩水稻正式开镰。田野里,收割机往返作业,一派丰收景象。本报记者 李丽 秦蒙琳 摄

农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李丽 秦蒙琳 摄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

今年,云南夏粮丰产增收,总产量267.03万吨,比上年增产2.96万吨,增长1.1%,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收开镰以来,农户抢抓农时,全省各地纷纷传来喜获丰收的消息。

抓好粮食收购

守住农民种粮“钱袋子”

粮出手,钱到手。今年,在种粮户最关心的收购环节,点赞声音不断。“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输入‘滇粮预约收购’就能预约售粮了。”红河州种粮户李勇说。

被种粮户点赞的高效服务背后,是云南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实事抓紧抓实,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的成果。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变着传统售粮流程的同时,也帮助农民实现少跑腿、快售粮、早变现的心愿。

针对秋粮收购,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与收购流程。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积极提供清理、烘干、储存等便民服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加大“滇粮预约收购”小程序推广力度,引导农民有序售粮、企业高效收粮。强化收购资金保障,协调金融机构及时足额发放信贷,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如今,农民有序售粮、企业高效收粮模式正逐步形成。粮好卖更要卖好价,粮食收购和保供稳价密不可分。只有让农民种粮有钱赚,才能不断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能力,为粮食保供稳价夯实更加稳固的基础,才有利于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为保障种粮户的利益,保护种粮积极性,今年以来我省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与政策性托底。坚持市场化为主导,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订单收购、代储代销等合作。严格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把握政府储备轮换节奏,有效发挥政策托底作用,坚决防止“卖粮难”和“打白条”。我省还着力加强市场监测与执法监管。密切跟踪粮食市场动态,及时发布信息,引导理性购销。深化“铁拳行动”,严肃查处“转圈粮”“以陈顶新”“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仓廪实,天下安。做好粮好卖、卖好价两件大事,极大地支撑了云南粮食储备。目前,国家下达云南省的地方政府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任务已足额落实到位,储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做好粮食收购、实现颗粒归仓,对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障稳定安全供给等具有重要意义。稳产之年,云南努力将好收成变成好收益、好储备。把握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着力写好粮食流通这篇大文章。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调控有力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抓牢粮食储备

注满粮食保供“蓄水池”

粮食丰收,沃野田畴的粮食,“住”进了新型粮仓。走进楚雄州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粮库,崭新的“空调仓”里存储了玉米、大米、粳稻等品种。步入粮库,凉意扑面而来,可闻到粮食的清香,成品粮堆码整齐,粮情检测表清晰记录了入库时间、种类、数量。

近年来,楚雄州以科技赋能仓储升级,加快建设绿色粮库,推进低温、准低温等仓储技术系统集成应用,粮食仓储企业积极开展高标准粮仓建设、推进老旧仓房维修和改造升级,实现“优粮优储”。

聚焦省级政府粮食储备流程化、标准化、精准化、现代化管理,云南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以“科技引领绿色优储”为总体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技术性革新。经过聚氨酯隔热层、安装三层闭门窗等一系列技术改造,密闭性能明显增强,为粮仓披上“隐形铠甲”;通过试验方式选择更为有效的反射涂料,极大增强了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隔热性能的粮仓仿佛穿上了“科技棉袄”;采用地坪防水涂层、墙体防渗处理等防水防潮技术,粮仓筑起“无形护盾”。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储工作,省委批准粮储部门保留粮食流通综合检查和省级政府储备粮管理情况“两项考核”,并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列入省委重点改革事项清单。

在项目建设上,扎实推进保山市滇西粮食储备中心库仓储设施建设项目、红河州红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绿色仓储提升行动项目,获中央资金支持2300万元,玉溪滇雪粮油有限公司成品粮油加工设备更新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774万元,项目建设推进有序。

在产业聚集上,玉溪、大理、红河等州(市)推动粮食园区经济成效初显。今年1至8月,铁路调入省内粮食289.1万吨;谷物棉花等农产品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增幅47.5%,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进一步增长。

狠抓节粮减损

田间到餐桌耕好“无形田”

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在稳定粮食生产、增强储备能力的同时,节粮减损被提上重要位置。

云南通过绿色仓储技术应用和升级改造,提升粮食免熏蒸率,粮食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得到了有效控制。2025年上半年,全省地方粮食储备企业完成出库的地方事权粮食储存综合损失损耗率为0.57%,较去年同期进一步降低。

节粮减损在粮仓,但远不止粮仓。全省各地、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全链条发力。

这几天,大理市喜洲镇河矣江村云粮“洱海留香”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收割机在平整的田块中来回穿梭。刚收割的地里,几乎找不到散落的稻谷,“采用现代化的收割机械和运输设备,全程机械化收割,在大幅度提高收割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落地谷’的出现,确保粮食在收获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云粮集团负责人说。

新鲜收获的稻谷进入烘干厂,云粮集团引进了先进的烘干设备,烘干粮温不超过28℃。试验并不断优化了低温烘干工艺,保证烘干效率的同时提高稻谷出米率,有批式循环低温谷物烘解决烘干效率不足造成的田间损失和烘干工艺不良导致的出米率低等问题,间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损失。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节粮减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实践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正如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所倡导的,人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共同守好节约粮食的每一道关口,就能让每一亩“无形良田”颗粒归仓,不断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防线。本报记者 王淑娟

  • 云南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267.03万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