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春 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万物

春日折耳根,别样风味长

□ 黄秀利

折耳根,是春日里乡野间特立独行的一抹生机。它隐匿于湿润的泥土下,叶片呈心形,带着几分质朴的憨态,却又以那独特的气味,宣告着自己的主场。而川渝人对折耳根的热爱,宛如一颗种子,早在孩童时期便已悄然种下。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般温润时节,正是折耳根最为鲜嫩的时候。儿时的我,常满心雀跃地与小伙伴们相约。我们找来洁净的白色食品袋,精心调制辣椒油、蒜泥、酱油与醋,让那馥郁香气在袋中悄然交融。随即便扛起小巧锄头,背着玲珑背篓,欢欢喜喜奔赴田埂,去探寻折耳根的曼妙身影。

此时的折耳根,叶片纤细娇柔,似还未从沉睡中完全苏醒,根茎则如羊脂玉般白嫩,仿佛只要轻轻触碰,便会碎成一汪晶莹。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其挖出,轻轻放入背篓,再挑出一部分,在田间潺潺流水中仔细清洗干净,放入装满调料的食品袋。我手持树枝,轻轻搅拌,让每一根折耳根都吸满料汁,最后将口袋系紧,高高挂在树梢。而后,便与伙伴们在田野间肆意奔跑、嬉笑打闹,直至气喘吁吁。此时的折耳根也已腌入味了,于是我们围坐成一圈儿,迫不及待地分享这自制的凉拌折耳根。那一刻,清新爽脆的口感在舌尖绽放,恰似闯入一片被时光遗忘的春日幽林,每一口都裹挟着泥土的质朴与春日的鲜活,那是乡野毫不吝啬送来的独特馈赠,亦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味的“辣条”。

在西南地区,折耳根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寻常百姓家的饭桌上。我的母亲,也常会在温暖的春日里,精心采集一把把折耳根回来。先将其仔细清洗,再与焯过水的排骨一同放入锅中。锅中的水渐渐翻滚,排骨与折耳根在其中欢快起舞。炖煮过程中,母亲只放入少许盐调味。随着时间推移,厨房中渐渐弥漫出一股令人垂涎的香气。折耳根排骨汤,汤色澄澈,挟着淡淡的米黄色,排骨被炖煮得软糯,轻轻一咬,肉骨分离。折耳根经过炖煮,留下浓郁清香,每一口汤,皆是折耳根的清新和排骨的醇厚肉香。妈妈总爱念叨:“折耳根汤能排毒,春日喝上一碗,能增加抵抗力。”

虽说折耳根的味道就像臭豆腐,在人群中也引发着截然不同的反应,爱它的人视其为人间至味,不爱的人则避之不及。可也正是这浓郁而特别的气味,让它在美食的江湖中稳稳占据一方重要天地。对于许多游子而言,离家在外的日子里,心中魂牵梦绕的,便是家乡那一口折耳根的味道。

从药用价值来看,折耳根堪称大自然慷慨赐予人类的璀璨瑰宝。它拥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等诸多功效。《滇南本草》中便郑重记载着它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为其正名,折耳根所含的鱼腥草素等多种有益成分,在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春日折耳根,别样风味长。”它以独特风味、深厚文化内涵和宝贵药用价值,在美食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无论是化作餐桌上的诱人佳肴,还是成为承载文化与记忆的特殊符号,折耳根都凭借自身独特魅力,深深烙印在了西南人民的心间。

  • 春深时,书摊见

  • 春日折耳根,别样风味长

  • 与东坡对饮一盏茶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