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读者来论]

养老规划变销售套路 如何堵住监管漏洞

□ 冯海宁

“高薪招聘养老规划师、养老经纪人,工作时间自由、收入可观……”近段时间,不少招聘平台出现养老顾问、养老规划师等岗位的招聘信息,这些岗位以诱人的薪资承诺、体面的职业名称,受到不少求职者青睐。但记者采访发现,有人借养老规划之名,用精心设计的话术剧本,击中求职者的职业幻想与老年人的养老恐慌。(4月22日《工人日报》)

养老是否需要规划,是否需要他人帮助规划?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养老生活随遇而安,不需要他人帮助规划。而有的老年人可能在养老方式、环境、品质等方面需要专业人员提供规划服务。在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22%的背景下,部分老年人有需求,就会催生出巨大商机。

于是部分金融保险机构、养老机构、康养地产项目运营商及养老社区等商业主体,不约而同盯上了养老规划这一商机。第一步是“招兵买马”,在网上发布养老规划师、养老经纪人、康养顾问等岗位招聘信息,甚至打出了“工作内容简单,轻松月入十万元”的广告。这无疑对求职者具有吸引力,但其所招聘的养老规划师其实是业务销售人员。

业内人士透露,线上招聘平台发布的养老规划师招聘信息看似专业体面,但其实很多与养老没有直接关系。其举例称,“保险公司的规划师是卖保险,养老公寓的规划师是卖房子,还有一些是卖旅游产品与保健品。”还可能有企业招聘的规划师是卖墓地。即企业以招聘养老规划师等名义发布信息,又让销售人员打着这个幌子向老年人卖产品。

企业销售人员以养老规划师等身份接近老年人,显然更容易赢得老年人信任,更容易推销产品。但实际上,无论是企业招聘环节还是销售环节,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养老规划之名招聘人员、销售产品,既在招聘环节误导求职者,又在销售环节忽悠老年人。其目的无非是,盯上了老年人口袋里的那点养老钱,继而装进自己的口袋。

实际上,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钱来之不易且储蓄有限,除了省吃俭用存储外,就是固定的养老金收入,这些钱是老年人余生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不时有“罪恶之手”伸向老年人那点养老钱,有的企业和销售人员通过销售保健品掏空老年人的腰包,有的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集资乃至诈骗拿走老年人养老钱。如今又有人打着养老规划旗号来转移老年人财产。

不可否认,有的养老规划师具备医疗、金融等专业知识,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划服务,但大多数养老规划师是“挂养老规划之‘羊头’,卖各自产品之‘狗肉’”,老年人权益和未来养老是否有保障,不免让人担忧。比如,在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养老类集资诈骗案件中,涉案公司就是以养老规划之名,向老年人收取入住保证金、预缴床位费等。

所以,有必要对养老规划师招聘乱象以及“假服务”说不。既要规范保险机构、养老机构等招聘行为,使其准确表述岗位名称和内容,以免误导求职者,也要规范企业销售行为,禁止以养老规划之名行销售产品之实。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要重拳打击。更重要的是,将养老规划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以多渠道、多方式辅导老年人合理规划养老生活。

当养老规划成为公共服务,就会有“良币驱逐劣币”之效。同时,也要经常提醒老年人群警惕养老规划陷阱。此外,对突然冒出来的养老规划师要规范管理。

  • “卖掉房产移民”

  • 养老规划变销售套路 如何堵住监管漏洞

  • 电商平台取消“仅退款” 并非简单的规则倒退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