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洁
在老家,谁也不用特意种紫苏,因为到处是野生的,我家是任其年年岁岁野野地长满院子。
一到春天,菜园里蔬菜翠绿欲滴,亮生生的野花也分外妖娆。而菜园的角落里,几棵紫苏闪着紫色摇曳于菜丛之间,如翩翩的紫蝴蝶。再一瞧,大片大片的紫苏正生机蓬勃,仿佛紫色的轻雾氤氲其上,可谓卓然超群。
紫苏很美,叶片卵圆形,皱缩卷曲,边缘有锯齿,正面浅紫,背面深紫,不是紫藤花如烟如雾的粉紫,而是紫里带绿、绿里带红,有野性而茁壮的美。触摸叶片,很有立体感,不禁让人感叹,造物主真是艺术家,为每种植物都用尽巧思。
识得紫苏,是因儿时读了宋代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其中的“屠苏”就是紫苏,其味清新芳香。后来,我偶然从《本草经》中读到紫苏还有个名字,居然叫“荏苒”。那一刻,我顿感这是夏天里最芬芳的植物,满身都充满着诗性。
从此以后,我迷恋上了菜园里这片紫苏,每天早上推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与这片紫苏对视一番。淡淡的清香从叶片间散发出来,微风吹过,将这素雅清淡之香传播得很远。我喜欢欣赏株株挺拔的紫苏,喜欢闻紫苏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把紫苏炸着吃,很香很脆。其实不光炸着吃,母亲烹饪紫苏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母亲常将紫苏和味道清淡的黄瓜、丝瓜、西葫芦一起炒。
菜瓜切片,紫苏切条,用葱花和红辣椒炸油,爆出香味,然后放入瓜片和紫苏,加入酱油等调味品,大火翻炒,不一会儿,一盘香气扑鼻的紫苏炒菜瓜就闪亮登场了。
碧绿的菜瓜新鲜水嫩,清爽滑脆,清甜中透着淡淡的紫苏香,味道极鲜极美,吃上一口就舍不得放下筷子。有了紫苏炒菜瓜,我们吃饭格外香,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的眼睛里漾满了欢喜。
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说:“菜叶癲食,煮饮亦可,子研汁煮粥食之,皆好。叶可生食,与鱼作羹味佳。”儿时,最让我们家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母亲做的清蒸紫苏茄子鱼了。老家所产的茄子多为圆形茄子。这道菜的做法并不复杂,但要想做得美味,却需要费一番工夫。
首先将茄子横刀剖开切成若干刀,根底下留着不切断。再把籼米粉拌入肉末、辣椒、食盐、味精,将鲜嫩的紫苏叶剁碎,与籼米粉掺和在一起,均匀搅拌后,塞进切开的茄子片中,等茄子片之间都塞满后,就可以码放在蒸屉中,大火蒸半个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蒸熟的茄子表皮皱在一起,萎缩成一团,被软绵的米粉紧紧地包裹着,紧凑而富有弹性。吃时,用竹筷子轻轻拨开,茄子里面呈玉白色,温润如脂。夹起一块放入嘴中,米粉中的肉末油脂和各种调料经过高温蒸焖,已慢慢渗透到茄子当中,绵软的茄子带有紫苏的芳香,有鱼的味道,又没有剔除鱼刺之烦琐,食用起来格外酣畅淋漓。茄子鱼如此美味,其中紫苏的功劳不可小觑。
工作后,每年夏日高温烦闷没有胃口,想到紫苏弥漫的香气有助于增加食欲,于是我就到集市买一些紫苏的叶子,当然这些叶子我已让它们与黄瓜、田螺做伴了。
夏日常吃紫苏叶炒黄瓜。这道菜是最受家人欢迎的。先将黄瓜洗净,切丝;红椒洗净,切成圈;紫苏叶洗净,切碎。热锅放油,爆香蒜片,下红尖椒略炒。再倒入黄瓜片和紫苏叶,加一点白醋,翻炒,放盐,淋上香油即可食用,绿中透紫,看着就清凉。
儿子喜欢我做的紫苏炒田螺。紫苏炒田螺,田螺得新鲜,吐尽泥沙下油锅,用蒜末、姜末爆香,再加辣椒,最后放紫苏叶一起翻炒。那紫苏的香气与田螺的鲜结合在一起,极具诱惑力,让人垂涎三尺。儿子常吃得满手油光,面前堆起小山似的螺壳。
闲暇时,每逢情绪焦虑,我常常喝一杯紫苏泡茶,慵懒地斜靠在沙发上,安详地看阳光在茶香里流溢。袅袅的茶雾中,美丽的紫色叶片翩翩起舞,掀起一片片紫色的光芒,清香四溢,让人安宁。
如今,老家的房子日渐破败,和房子一起老去的还有母亲,只有紫苏年年都是那么旺盛。回到家中,看到有些步履蹒跚的母亲,闻着随风飘来的紫苏辛香,心头不禁泛起一股淡淡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