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临,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规避消费风险、理性消费。
拒绝“噱头”,实用优先
选购文具、书包等用品时,优先选择正规商超或品牌旗舰店,查看产品是否有“3C认证”“QB/T”等国家标准标识,避免购买低价劣质、有刺鼻气味的产品,防范甲醛、重金属超标等健康风险。
警惕“状元笔记”“提分神器”等营销话术,此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可能与现行教材、教学进度不符,购买前可咨询学校老师意见。
明确需求,留存凭证
购买电脑、平板、耳机等电子产品前,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需求选择配置,避免盲目追求高价位、高配置机型,可对比不同品牌官网、线下门店及正规电商平台的价格与售后服务。
务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索要并留存发票、保修卡等凭证,注明产品型号、配置、保修期限等信息。理性评估个人消费能力,警惕“校园分期贷”“零首付购机”等金融产品。
理性规划,防范诈骗
购买生活用品时,树立理性消费观,按需购买,优先选择学校超市或正规连锁品牌,避免购买“三无”产品,尤其是食品、化妆品,需查看生产日期、成分表、质量合格证。
警惕校园内及周边的“新生礼包”“社团缴费”“兼职推荐”等诈骗,凡是要求提前缴费、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扫码转账的,务必先向学校老师或辅导员核实,避免受骗。
如遇消费纠纷,可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微信小程序)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