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智能监督员”

让隐患整改效率倍增

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制丝车间的机器轰鸣声里,电工组组长李睿潇回忆起了过去排查隐患的场景。

“工作过程中,总有各种状况发生。设备既不能自己走流程,更不会催流程。”李睿潇无奈地说。工人发现设备异常,先掏出纸笔填张表;班组换班时,表单可能被压在交接班记录本下;职工休假了,手里的表单说不定就锁进了抽屉……这张纸就像个“接力棒”,哪一棒掉了,隐患就可能石沉大海。

“生产制造不是游戏,隐患发现一个,就要及时整改一个。”李睿潇很坚定地说。

改变的契机,始于一次班组头脑风暴。他和电工组成员们琢磨着,将焦点放在数字化转型上,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整改效率、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经过前期调研和创新开发,电工组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智能监督员”——云智丝全链智质量隐患管控平台。

车间工人如果排查出设备系统有任何隐患,通过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就能提交电子隐患排查表。平台则自动为每一条隐患生成电子追踪单,精准推送到提报、审核、整改、验证等各环节负责人手中,串联起一个全程在线、环环相扣的闭环。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一个让隐患管控效率翻倍的平台,竟是一群“非科班”技术人员“手搓”出来的。

“我们都是车间电工,平时跟电线、设备打交道多,编程只是以前学过点皮毛。”李睿潇笑着说。但正是这份扎根生产一线的经验,让他们比专业IT人员更懂车间的需求。研发初期,团队没急着写代码,而是蹲在车间里画了几十张流程图:哪些环节可以合并?哪些审核能同步进行?整改人员最需要看到哪些信息?

“纸质表单电子化,不是简单搬个家。”团队成员们达成共识。比如过去审核和机修组论证是“串联”的,得等审核完才能转给机修组;现在平台设计成“并联”,审核员在线审核时,机修组也能同步看到隐患详情,进行论证。

平台上线运营了一段时间,一组数据让车间上下都吃了一惊:质量隐患平均整改周期从11.5天压缩到4.6天,整改完成率从68.42%跃升至89.20%。

平台的“可视化”功能帮了大忙。过去描述隐患全靠文字,比如“传送带异响”,机修组得跑到现场才能判断是轴承问题还是皮带松动;现在配上照片和视频,甚至能标注出异响位置,维修人员带着合适的工具过来,往往一次就能搞定。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由车间自主研发的平台,基于云南中烟信息化平台架构开发,代码和数据模型已完整部署在统一代码平台上。“这意味着云南中烟任何一个工厂,拿来就能用,不用再重复开发。”李睿潇的语气里带着自豪。

  • 云南中烟

  • 让隐患整改效率倍增

  • 跑出质量加速度

  • 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