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昭通市聚焦“产、城、人”核心方向,全力推进“五大强市”建设,成功探索出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昭通以“三个增长”为关键抓手,推动经济实现快速跃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16.9亿元,年均增长6.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全省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省第6位。预计2025年,昭通经济总量将突破2110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正式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昭通通过实施农村居民增收行动,强化产业与就业双重支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过去五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及全市经济增速;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在昭通召开,其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产业发展层面,昭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耕实体经济,推进“三大经济”,全力打造“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2024年,全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500亿元。在此过程中,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逐步崛起,“绿电+先进制造业”模式成功开拓工业经济新赛道。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昭通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构建完善新型城镇化体系。目前,中心城市“一城三区”的城镇人口占比、经济规模占比分别达41%、38%;新增4个经济“百亿”县,全市经济“百亿”县总量增至9个;“苹果之城·大美昭通”等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与美誉度持续提升。
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昭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绿美昭通”建设,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前30位,赤水河昭通段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昭通实施系列民生三年行动,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461所,新增学位16.7万个,高考本科上线率与特控上线率均实现大幅提升;滇东北中心医院及医共体建成并投入运营。同时,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通过树立“六种良好风尚”,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过去五年,全市累计落地招商项目572个,到位资金1236亿元,市场主体数量实现翻倍;2025年避暑旅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昭通成为全国避暑热度上升最快城市,成功跻身云南“四大旅居目的地”。
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昭通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推广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各类案件发案率与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在防灾减灾方面,昭通严格落实防汛预警机制,完善地质灾害避险体系,22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在全国推广,累计完成2.5万人避险搬迁。本报记者 孙嘉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