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云 人生至晚年,要唱好三部曲,其一是养生长寿曲,其二是老有所为曲,其三是给儿孙留言曲。这亦可以说是对晚年的三大礼赞。笔者在此不揣浅薄,根据思考和搜索的资料,在此只谈第二点,即不用扬鞭谱新曲,奉献给诸位同辈老友。 所谓“老有所为”,简言之,是一种养老方式。它的反义是老而无为。“老有所为”的含义,指离退休以后,积极面对暮年,发挥自身潜能,珍惜把握现在,不断追求,有所作为。这不但有利于自己的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理由有如下四点: 一是这是老祖宗的教诲。人们最熟知的莫过于大教育家孔子的训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难矣哉!”可见孔子面对这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懒惰人,便摇头叹息说“难!难!”曹操的《龟虽寿》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它激励世代中华儿女振奋老年的雄心壮志,多作奉献。还有南宋的陆游高寿八十有五,晚年当然难以再干农活,但他有诗云:“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 就是说看好家中的鸡和猪,不也是对家庭的一点贡献吗? 二是这是一种积极的养生保健举措。老年人既要服老但又不能过于服老。科学家发现,一位健康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尽管一些细胞会死去,但对人体健康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实际上,大脑其他部位会继续发展。另外,生命在于运动。动则进、退则废。因此,我们老年人不要妄自菲薄,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力老有所为,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三是要向老有所为的先进人物学习。例如感动中国的人物吴孟超,96岁高龄(1922-)时还在坚持每周做3台手术。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拯救了1.6万余名患者的余生。中国人把88岁称为“米寿”,把108岁称为“茶寿”。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1895一1984)88岁时,哲学泰斗冯友兰(1895一1990)赠他两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当然,从“米寿”晋升“茶寿”,除了善于养生外,“老有所为”也是必不可少,各人的做法各取所宜。 四是本单位应表彰“老有所为”。我所在的单位,这些年来,在年终均大张旗鼓地奖励“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成了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我有幸连续4年榜上有名。 总之,“老有所为”,则不知老之将至。天地日月星,人生精气神。老有所为干事创业,才是保持人生精气神的不二法门。 (作者原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8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