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第A15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昆滇往事
从“旅社”名称说开去

    □杨合辉

    “旅社”,又称“旅馆”,是提供外出之人食宿的地方。你别轻视了这个名称,“旅社”名称的变化直接记载着时代的发展。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通的人外出,一般都住旅社,住旅社必须提供乡一级以上的证明方可登记入住。那时外出的人不多,旅社也不多,比较有名的比如西站“西站大旅社”、武成路“朝阳旅社”等等,这是提供普通人外出居住的地方。上档次一点不叫旅社,就叫“宾馆”,比方说“连云宾馆”“西南宾馆”等,这些是接待上级,或者是有一定层次的人的,而且基本上是行政事业单位的。

    社会上有一定层次的人就住“饭店”,比如说“云南饭店”“春城饭店”等等。各部门还有大大小小的“招待所”,比如西站的“十四冶招待所”、工人新村的“省委组织部招待所”等等。部门人员出差,一般都会去住部门的“招待所”,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基本都是这样。

    说“酒店”,好像有一点“享乐”的味道,所以,尽管步入了市场经济,人们也不敢吃这个“螃蟹”。就连当时很有名气的“金龙”也不愿去当“出头椽子”,规规矩矩叫一个“金龙饭店”。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迪庆州委组织部工作,外出出差,到丽江基本住“丽江一招”(丽江行署第一招待所)或“丽江二招”(丽江行署第二招待所),到下关一般住“苍山饭店”或“洱海宾馆”。当时刚开始有“标间”之说,卫生间在房间里,有地毯,那是多么享受,简直有点“奢侈”,且不贵,就十一二块一床,在报销范围。到昆明住“省委组织部招待所”,基本是4人间,当时有“标间”,但是一般不对普通出差人员开放。

    到上世纪90年代,南窑火车站旁的“锦华大酒店”开始了改革之举,设施之华丽,楼顶还有“旋转餐厅”,在上面可以旋转鸟瞰昆明全城。据说一个标间是80美金,我没去住过,只是去“旋转餐厅”体验过,是可以旋转,但转得很慢,坐在一个位置就可以欣赏昆明全景。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各种“酒店”应运而生,特别是世博会前,各种酒店如雨后春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的人也随着增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名称也同国外接轨,各种酒店纷纷诞生,大理火车站不远的一条街上,就有大大小小十多个酒店。不少旅社渐渐淡出了市场,或更名叫“酒店”,现在还可以见到“旅社”,但已经很少,给人感觉是提供低层次的住宿。“宾馆”还是“宾馆”,定位仍然不变,领导还是住这些地方。接待外宾,一般都到豪华酒店。各种“招待所”渐渐退出了视野。

    旅社,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它的变迁却记载着社会的发展,记载着人们生活的变迁。

    (作者原工作单位:云南省水利厅,65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