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太生 与一个人交谈,是面对面站着,或坐着,进行语言交流。远远地看,一个人说话,打着手势;另一个人,抱臂面对,在听。他们在不远处,都说些什么?听不清楚。 我按触过许多人,也和许多人说过话,有的谦虚低调,有的自信满满,还有的人三言两语,说话干净利索。 在乡下,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周大爷,在村头拉着我的手,非要送100斤新米,让我带回城里。周大爷说,我们乡下人,没有什么好礼物,就是这大米,是自己种的。是啊,一个老农与别人交谈,大多谈庄稼,谈一年的丰收与长势。 一个人在果实收获时,会是什么心情? 我采访过果农张老二,他在葡萄园里,蹲在地上和我说话。他说,今年雨水真多,雨点打在葡萄架上,那些碧碧的叶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雨点大了,把葡萄打落,大大小小的果粒,浅浅地落满一地,葡萄在地上到处滚。在葡萄园里,他倒剪着手,像个三军司令,一架一架地逡巡过去,在检阅他的“兵”。一串葡萄不小心撞了他的头。他想,萄葡会不会被他撞疼了?被撞疼了的葡萄,也会像小孩一样流泪。 人与人之间,不带任何目的、揣测、功利的交谈,是件轻松和愉悦的事情。 在一座城市,每天与人交谈最多的人,是这座城市的商贩。商贩是城市表情的一部分,他们的售卖水平、语言技巧,是这个城的一部分智商,贩卖的特产、物产,反映出这座城的属性。 在冷天为什么事情忙得汗流浃背?一个卖菜的小贩告诉我,大冬天的,滴水成冰,天未亮,黑咕隆咚的,一个人推着车,到郊外的蔬菜市场去进货。回来时,棉衣里贴着皮肤的棉毛衫是湿的,头发、睫毛上挂着霜。 文人的癫狂总是任性和天真。深秋的午后,一个诗人喝醉了,他对我说,想到树上民宿去休息。他说,树上好啊,如果有树上民宿,想在那儿写诗。住在树上可以看星星,一大片树叶子簇拥着他,草木清新,他和鸟做邻居,半夜回来,蹑手蹑脚,绝不惊醒它们,鸟也不打扰他,彼此相安无事。 与一个陌生人问路,是最简单的交谈。我陪父亲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去,在路口问一个正在晾晒玉米的乡邻,“王庄怎么走?”“这里是李庄,往前二里地,拐过一棵大杨树就到了。” 那次短暂的交谈,时间没有超时一分钟,我却记住了那个抬头擦汗、为我指路的淳朴乡邻。 这几个与我交谈的人,我做了简单统计:两个站着,一个蹲着,一个坐着。这些姿势,反映出人的说话内容、语速节奏、亲疏关系。 站着说话的人,说话干净利落,不迀回;蹲着说话的人,只注重内容,不注重形式;坐着说话的人,不紧不慢,努力着,将一件事情讲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