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新宁 虽年过不惑,却喜欢看动画片《熊出没》,最喜欢的不是光头强,也不是熊氏兄弟,而是光头强的小木屋。这个小木屋实在是个理想的居所,大小合适,应有尽有,处森林之中,被草木环抱,安静祥和,空气清新,不失诗意与美丽,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中的宫殿。 中国传统建筑在摆脱了早期的草木之后,很快以砖瓦土木为主,现在则是完全的钢筋混凝土了。这样的房屋虽然坚固,适应楼宇建筑,但却呆板、冷漠、生硬。倒是小木屋能给人不同寻常的感觉,那就是温馨和美、轻松雅致。而且小木屋的原始和美丽,散发的木香还能满足人童话般的心理要求,童话里的小精灵、小动物们都是住在森林的小木屋里的,它们无忧无虑、尽情玩耍。 在欧美,木建筑一直受到热捧,就是俄罗斯和中国的一些边疆地区也有不少木房子。比如俄罗斯乡村和中国东北林区的木刻楞,就耸立在花草树木中。欧美地广人稀,可以把美丽别致的木屋建在草原当中,森林、沙漠边缘,甚至海边,让自己得以朝夕亲近美丽的大自然,坐在窗口,嗅屋子的清香,听鸟儿歌唱,听风声远去。 不仅居住者有这样的要求,就是建筑家也尊崇如此的理念,贝聿铭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崇尚浪漫和简洁的美国建筑师赖特说:“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要实现上述愿望,最佳的选择便是小木屋,因为再简陋的小木屋也能诞生伟大的人物和思想。且不说林肯就出生在一座简陋的小木屋中,许多大师级的人物也都十分钟情这种轻便简洁的居所,1922年,海德格尔在托特瑙山买了一小块地,请人帮助自己在那里修建了一个十分简陋的小木屋。从此,“托特瑙山就成了他退身于世界之外时的居所,也是他哲学思考的冲锋高地”(萨弗兰斯基语)。海德格尔的许多重要著作就是在这个小木屋里完成的。同是哲学大师的维特根斯坦,他的《哲学研究》也是在挪威的小木屋里构思和写成的,如果不是欧洲政局恶化,他会在这座小屋长住下去。后来他转移到爱尔兰西海岸一个荒凉的小屋里,在大海的涛声中孤独地冥想。 如今,美丽的瓦尔登湖畔还矗立着爱默生和棱罗的小木屋,它们相距不远。两人当年都独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思考、写作、感受生命。爱默生说:“我就像住在宽阔的大草原上一样,遗世独立。我拥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与星辰,拥有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小小的世界。”至于棱罗的感受,已在一本书中说得再详细不过。 人的居住并不需要多么豪华,只要能遮风挡雨安放身心便已足够,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人身心健康的需要。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奢华时,回头仔细审视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离真正的需求越来越远。小木屋的生活,在让我们放松心情享受典雅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返璞归真阅读内心的机会。何况人从来都不排斥有格调和诗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