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艺 术
弯弯竹节雕三狮


狮子戏球
竹雕摆件(清)

    □ 谢丽成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奇妙无穷,凡能雕刻之物,无论玉石还是金银,无论竹木还是果核,都可在其上挥刀展艺,让一件了无生趣的自然物成为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竹雕便是如此,在细长的青竹和精巧的摆件之间,仅需要一把刻刀,一双妙手。

    竹雕,也叫竹刻,正如民国学者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所言:“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地道出竹雕的特点。我国竹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南方的先民们便“刻竹记事”。春秋时期,孔子翻阅竹简,“韦编三绝”,当时是在竹简上刻字,然后串起来做成书籍。除了竹简外,当时的人曾大量使用竹制品,像竹筒、竹篮、竹盒等。在汉代时,我国更是出现了专门的竹雕作品,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便曾出土浮雕龙纹的髹漆竹勺。唐代时,我国的竹雕便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据生活于唐末五代时的学者郭若虚所撰写的《图画见闻志》记载,他曾在德州刺史王倚家见过一只竹制毛笔,笔筒“两头各出半寸,中间刻军行一辅,人马毛发、亭台云水,无不精绝”。宋代是竹雕的发展期,诞生许多精雕细琢的工匠。明清时期,是竹雕艺术的高峰期,不仅流派众多,竹雕大师也层出不穷,使竹雕作品蔚为大观。

    笔者收藏有一件清代的竹雕摆件,制作者独具慧眼,选取一段弯曲的毛竹竹节做材料,然后进行整雕而成。只见一只母狮子温顺地趴在地上,它的头微微扬起,瞪着眼,张着嘴,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在它身上,有两只小狮子,它们正在争夺一团绣球,趴在母狮背上的小狮子准备抢夺,而趴在母狮胸前的小狮子正用毛茸茸的尾巴扫过绣球,不让它的兄弟夺走。这样的画面,真是一幅母贤子孝的天伦图。制作者展示出极为高超的雕工,母狮的牙齿,三个狮子的尾巴、毛发,都有所刻画雕琢,使它们看起来栩栩如生。更难得的是,两个小狮子玩耍的绣球,内部中空,采用镂空雕琢的方式,就连绣球上的铜钱纹也极为逼真。大处见才思,小处见功夫,这件竹雕摆件能做到大小俱得、神形兼备,也是十分难得的。

    这件摆件长12.5厘米,宽7.8厘米,高5.9厘米,雕刻精巧,做工考究,包浆丰厚,色泽滋润,令人过目难忘。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