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琴 每到冬天,我就想起童年时的火盆,在眼前萦绕,燃起的火苗是那样的温暖。 那时候,总是感到冬天特别特别的冷,而且也很漫长。早晨天刚亮,我就急匆匆地起床,寻来干柴棒,折成碎段放在火盆里生火,一阵烟熏火燎,常常眼泪直流,双眼酸涩疼痛,可我顾不了那么多,赶快背上书包,踩着结冰的路,拎着火盆去上学。一个个通红的火花,映满了校园,也映红了天真烂漫的小脸蛋。 记得那些年,我的脚每到冬天冻疮就犯了,走路一瘸一拐。常常冻得青一块,红一块,肿胀得像锅盔,穿不上鞋,可遭罪了。上课时,我两脚抬起放在盆边上,靠硬踩着烧过的炭火取暖,脚一见火,又疼又痒,在那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冬天里,一盆火就是希望,它能让贫寒人家的子女渡过难捱的时光。 上课时,教师的门窗不敢关严,因为每个学生的脚下都有一个火盆,其实,门本来就关不严,即使关门也没用,草棚下的房顶是不完整的,冷风常常从窗子里穿过,在教室的空间里张牙舞爪,抚摸着一张张冻红了的脸蛋,教室里时不时还会冒出一股衣服烧着了的布烟臭,有位同学的棉裤被火烧了一个大洞,她两手不停地在桌子底下扑打着,教室里顿时骚动起来,幸好有惊无险,大家帮着弄灭了火苗,总算安静下来了,老师依然照常上课。 课间,大家围在一起,急救自己的火盆,怕火苗熄灭。经常把教室弄得烟雾缭绕,口鼻沾满灰尘,手上也是脏兮兮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提着火盆在操场转圈圈,比赛谁转的圆,转的快,有的没抓牢,“啪”的一声,火盆飞出去好远,柴禾撒的满地都是,给校园增添了别样的风景。即便如此,大家也乐在其中。 最高兴的是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少了上学时的那份小心翼翼,上升的温度少了些许的寒冷,结冰的路面更加泥泞,火盆早已熄灭,孩子们可以追逐,可以打闹,不小心摔倒,只会大笑。 看到房檐上掉落的冰溜子一哄而上,争着去抢,眼尖手快的一把抓过去,放在衣服上擦一擦,吞入自己的嘴中,还不时把剩余的一半在小伙伴的嘴上冰一下,得意地问问,好吃吗?凉快吗?就是舍不得把即将融化成水的冰溜子送给同伴,让他们“望冰止渴”吃不到的我们当然羡慕,同时也很嫉妒。我们找一个陡坡,你推我拉的爬上去,再从顶端依次斜着滑下来,滑偏了停在边上,摆正位置重新滑,滑的慢的与后边的撞在一起,互相推拉着一起滚下坡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滑,大家吼着、喊着、闹着、笑着,开心果一样快乐。玩到太阳落山,有的棉裤划破了,有的屁股蛋露在外边,还嫌没有尽兴。 现在的孩子们都随打工的父母到城镇市区上学去了,就像我的小侄女,在镇上上学,租住的房子冬暖夏凉,教室里也有暖气,根本体会不到我们过去所经历过的那种滋味。村上的小学也撤了好几年了,合并到乡上的中心小学。如今到了冬天,孩子们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穿得暖和,冬天也真的没有过去那么冷。 想起儿时的冬天,总是百感交替,苦乐参半,心中也有种隐隐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