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第A14版:时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多点耐心 给文明成长更多的时间

    本报评论员 张大升

    对“带走”厕纸的不文明行为没必要去谴责和苛责,口诛笔伐可以逞一时之口快,但并不会促进文明习惯、文明素质的养成和提升。

    当下,昆明正在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其中之一是“扫厕所”。据昨日本报报道,目前主城8区1300余座公厕已经完成厕纸、洗手液、香薰的安放。可是,问题来了:“经过各区近段时间工作情况反馈,部分市民在如厕后大量带走厕纸、洗手液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区均存在厕纸、洗手液消耗量巨大,长时间维持困难较大。”

    给公厕配备免费厕纸,让方便变得更加“方便”,也是人性关怀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体现。然而,公厕内的卫生纸、洗手液被多用多占被带走,“白拿白不拿”,内心隐秘的角落里隐藏着一个个“小”,对他们而言,不顺手多拿点就是自己吃亏,文明不如占便宜来得实在。官方“带走”的说法非常含蓄,听得出来对这种行为不忍批评。

    据说有老外写的中国旅行指南里有一条是:上厕所记得自备手纸。这条指南让无数国人感到“扎心”。如厕后大量带走厕纸的情况,让厕纸成了一张“试纸”。往小了说,是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让多数人买了单;往大点说,这张“试纸”的背后是一条条拖了文明的后腿,测试出有的市民与文明的要求还有一段长长的距离要走。当然,这种现象并非昆明独有。曾有新闻报道,在北京天坛公园厕所,有老人专门早上跑到厕所取纸,整包整包往家里拿;在上海静安区一个公厕试点免费提供手纸的半年多时间里,如厕者每次如厕使用的卷筒纸长度平均为1.6米。

    下一步,昆明还将加快公厕新改建任务,确保年度完成率达到100%。也就意味着,还将有更多免费的厕纸、洗手液等配备在公厕内。可想而知的是,被带走的问题将一如既往地存在,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一直延续下去,“长时间维持”的困难将会更大。

    对“带走”厕纸的不文明行为没必要去谴责和苛责,口诛笔伐可以逞一时之口快,但并不会促进文明习惯、文明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因为这是文明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理解,“长时间维持”的困难大,大就大在对财力是个不小的考验,但不能也不会因为这个“大”而取消免费厕纸。倘若因为免费厕纸被“带走”就简单粗暴地取消,一人生病,其他人跟着吃药,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城市管理是一个精细活儿。对有的市民而言,要指望某一天如厕不“带走”免费厕纸是不现实的,因为,文明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和自然而然就形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管理方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更智慧更精准的公共管理制度设计,以此去倒逼公民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事实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公厕很早就普及免费手纸,能坚持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的智慧化。比如,有的公厕将厕纸放在一个特别设计的盒中,只要拉出30厘米左右就会断掉,有效避免一次性拉好几米甚至被整卷拿走。美国有的公厕的手纸则带有特别颜色,如果大量拿走使用,很容易被人发现贪小便宜,尴尬可想而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积小步为大步,积小能量为大能量。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变化,文明的养成和提升亦是如此。

    提升,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路径。文明可以让时间更有价值,时间则可以让文明得以提升。多一点耐心,正视我们存在的文明的“短板”,给文明成长更多的时间,不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该有的文明风度吗?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