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夜经济”,昆明的夜晚越来越有玩场。如何才能突出昆明“夜经济”的本土特色?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赵春泉建议,将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等多要素串珠成线,开发和引入夜间沉浸式、体验式文化休闲项目,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丰富“夜经济”业态 开发引进水秀、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等夜游项目,丰富“夜游”主题观光业态。 规范发展KTV、洗浴、足疗、电竞、电影院、酒吧、夜总会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雄达茶城茶文化夜市,丰富“夜娱”文化体验业态。 培育壮大一批昆明“滇菜”品牌餐饮企业,举办各类美食节、庙会、灯光节、小吃节、啤酒节等,丰富“夜食”品牌餐饮业态。 以大型商超、街区、广场为载体,以网红带货直销和实体现货直销相融合为平台,开展“不打烊”“夜间购物节”等夜间促消费活动,丰富“夜购”时尚消费业态。 大力发展主题文化酒店、生态庄园酒店、帐篷酒店等特色旅游住宿,打造一批特色旅游酒店和精品民宿,丰富“夜宿”品质休闲业态。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方面,进一步完善水电气供给、雨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强化夜间经济集聚区食品安全、消防、治安等配套管理措施,切实提升服务夜间经济发展的管理保障水平。 统筹各类夜间经济场所的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以及交通设施运营保障等信息,编制《昆明夜间消费指南》和《夜昆明地图》。深入实施“点亮昆明”工程,对夜间经济重点地段进行集中亮化美化,提高“夜经济”街区周边环境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 实施包容性监督管理服务,适度放宽夜间摆卖限制,对夜间停车实行包容执法。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调整夜间收费时段,设定临时免费停车区域。 本报记者 杨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