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8月16日 星期一
第A03版:聚 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8月16日 星期一
用余生等待道歉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65人


2018年9月20日,爱心人士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共迎中秋。参加活动的小学生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中)一起唱歌。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8月14日,“8·15”纪念日的前一天,9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在家中翻看老照片。老人长久地凝视,轻轻地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

    后代加入维护和传播史实队伍中

    1937年,葛道荣的叔父和两位舅舅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父亲从未忘记那段历史,每到重要时间节点感触则会更多一些。”葛道荣的次子葛凤瑾说,父亲花了10多年时间,写下近10万字,记录自己在南京那段至暗时刻的惨痛经历,取名《铭记历史》,家中子孙人手一份。

    对葛道荣所代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而言,如果“12·13”标志着被黑暗吞噬,那么“8·15”则意味着光明重来。

    随着老人们逐渐年迈,幸存者后代接过了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接力棒。自20世纪80年代起,葛凤瑾一直致力于讲述并传播这段史实。他曾作为幸存者后代代表去日本参加和平主题论坛。

    “近几年来,许多幸存者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加入维护和传播史实的队伍中,为和平贡献新力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张连红说。

    幸存者们承载了民族苦难的记忆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数量定格在“65”。2021年以来,已有7位幸存者离世,分别是杨翠英老人、蔡丽华老人、李如富老人、陈文英老人、戚振安老人、金同和老人、马继武老人。

    老人们进入耄耋之年,既要“延续”家族记忆,更要努力“延缓”他们的生命。

    往年的8月15日前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会举行纪念活动。受疫情影响,纪念馆自今年7月27日起临时关闭。但援助协会与幸存者的联系不掉线、服务从未断档。

    打包、消毒、填写地址……连日来,援助协会的工作人员李雪晴和同事们为老人寄送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以及毛巾、米油、坚果等爱心礼包。并通过电话、微信等关心幸存者及其家属,了解幸存者健康状况、有无家庭成员患病隔离等,如有困难则一一落实解决。

    2018年,援助协会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合作,成立幸存者健康呵护服务队。疫情期间,援助协会设立专人专线,由服务队医务志愿者线上解答健康咨询问题,为老人提供应急诊疗方案,并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服务。

    “幸存者们承载了民族苦难的记忆,既是历史重要的证人,在幸存者的口述实录面前,任何企图歪曲历史的言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他们也是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以个体生命历程传达出比宏观叙事的历史事实更加震撼的感受,真正唤醒人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认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新华社记者 邱冰清 蒋芳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