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时 评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热点聚焦]

谨防政府采购流于程序合规

陶小莫 作

□ 丁慎毅

10月14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采购公示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300万元预算,1000元中标”,这个数字组合让许多网友直呼“看不懂”。

这不是第一次。2024年,这家医院的同类设备采购项目,曾以“0.01元”中标。全国多地也频现“1元流水线”的采购案例。当医疗设备采购变成“价格游戏”,我们不得不问:这究竟是省钱,还是有“猫腻”?

表面上看,这些采购程序合规:公开招标、最低价中标、流程完整。但程序合规不等于实质合理。一台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市场价通常在百万元以上,1000元报价显然无法覆盖成本。供应商为何愿意“赔本赚吆喝”?答案不言而喻,他们瞄准的是后续耗材的利润。

迈瑞医疗MT8000设备需要专用试剂,而专机专用的耗材价格往往是设备的3~5倍。一台1000元的设备,可能带来每年数十万元的耗材收入。医院在预算压力下追求“账面节约”,却忽视了全生命周期成本。供应商以“战略性亏损”换取市场准入,医院被设备“绑定”,患者最终为高价耗材买单。

这种“设备低价进院、耗材高价回款”的模式,已成行业潜规则。它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而让注重质量的企业被排挤,擅长财务博弈的公司却大行其道。更严重的是,医院陷入“囚徒困境”,即便明知耗材成本高昂,也因设备已采购、科室已依赖而无法更换。

高校采购管理的失范,让问题雪上加霜。江西中医药大学作为教育部共建高校,其附属医院采购本应更具规范性。但连续出现异常中标,暴露了“重科研、轻管理”的倾向。采购决策常被行政化流程绑架,评审专家库建设、内控机制形同虚设。

2021年,某单位157万元中标后弃标,正是“报价与履约能力脱节”的典型。而此次“1000元中标”,若无后续调查,极可能重演“程序合法、实质违规”的闹剧。

江西中医药大学已暂停采购、开展调查。但调查不应止于个案追责。政府采购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账面价格的低廉,而在于过程的透明、结果的公正与公共利益的实现。

我们期待看到的,不是“1000元中标”的简单解释,而是制度层面的变革。当价格权重被无限放大,供应商便能通过“战略性亏损”进入市场。我们需要的不是“唯低价论”,而是“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将设备、耗材、维护等全部成本纳入评审体系。

同时,需要打破信息壁垒。公众只能看到中标价格,却无法知晓后续耗材采购细节。这要求医院在政府采购网同步公示设备中标价与未来三年耗材采购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医疗设备采购关乎生命健康,更不容“游戏规则”侵蚀。当1000元可以“买下”300万元的设备,失去的不仅是采购的实质公正,更是公众对制度公平的信心。

“1000元中标”不是节约的勋章,而是制度漏洞的伤疤。期待此次调查能揭开“低价迷雾”背后的真相,推动政府采购从“程序合规”迈向“实质正义”,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次采购都经得起阳光的检验。

  • 谨防政府采购流于程序合规

  • “复活”已故茶界泰斗做代言AI技术应用面临多重拷问

  • 心意就是最好的礼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