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时 评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社会洞见]

心意就是最好的礼金

□ 江德斌

近日,广东佛山一对新人婚宴上不收礼金的视频走红网络。面对亲友递来的红包,新人轻轻一折便予以归还,口中说着“心意收到”。许多广东网友留言说,此风俗在省内多地很常见,“红包过一下手、折个角,就是把祝福收下”。记者了解到,广东多地不仅婚宴不收礼金,人们在乔迁、满月等喜宴时也可以只带着心意到场。(10月14日新华网)

红包过手折角即算收下祝福,“收心不收金”既保全了仪式感,又规避了物质往来,主客双方欣然接受。广东多地延续多年的喜宴风俗,戳中了现代社会人情交往的痛点,也重新定义了庆典仪式的核心价值,真正的祝福,并不需要用金钱衡量。

网友热议的“红包折角”仪式背后,是岭南文化中“重情轻礼”的深厚基因。据很多当地网友介绍,在广东,婚丧嫁娶的礼金往来,更接近一种“情感符号”而非“经济交易”,所以对礼金额度并不看重。只要人来了,心意到了,就是最好的礼金。

或许有人会质疑,完全不收礼金是否会让主家吃亏?广东的实践恰恰证明,当人情往来脱离了经济计算的枷锁,反而能激发更纯粹的情感流动。主家收获的是亲友发自内心的祝福,宾客体验到的是不被金钱衡量的尊重,这种双向的情感满足,远比礼金簿上的数字更有价值。

近年来,全国多地婚宴礼金、压岁钱等金额水涨船高,动辄数百上千元的“红色炸弹”让不少人不堪重负。广东的“红包折角”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人情往来中过度物质化的弊端。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早已不需要用礼金数额来证明情谊深浅,更不该让金钱算计稀释庆典的温情。“红包折角”虽然只是广东人的寻常小事,却引发全国共鸣,正因它触碰到了人们对真诚交往的共同渴望。它减少了功利化社交,让人际交往变得更纯粹,回归真诚本质。

  • 谨防政府采购流于程序合规

  • “复活”已故茶界泰斗做代言AI技术应用面临多重拷问

  • 心意就是最好的礼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