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临近毕业的杜河开始找工作。9月,杜河第一次遇到“留作业”的情况——面试官希望她回去完成一份测试任务。到今年3月,她总共被留了5次“作业”,累计完成11张插画或设计,但都被以各种原因拒稿、终止招聘流程。“很多试稿要求非常详细,要求的风格和元素有点刁钻,不太利于我发挥。”杜河说,“下次我不会再接受这种要求了。”(4月9日《中国青年报》)
点评:当下“面试作业”泛滥现象,暴露出招聘市场的不对等关系。企业为降低用人风险,将本应属于岗前培训的考核环节前置为无偿劳动,甚至衍生出“骗方案”的灰色产业链。这种看似双向选择的机制,实则让缺乏议价权的应届生陷入两难境地。求职者可通过水印保护、分段提交等方式维护权益,同时警惕超出常规的测试要求。——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