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星
昆明翠湖畔的青云街四号,是一家牙科诊所,名字就不说了,挺俗的。不妨就叫它青云街四号。青云街四号名气很大,因为它有一位传奇的主人,江湖上皆尊其为“王医生”。
王医生雅号多。有谓“江湖一盏灯”,因为半夜三更路过的人,总能看到里面有暧昧的灯影和绰绰人影,不知道在干吗,可以肯定绝非是在做牙科手术;有谓“第二文联”,因为常有各种作家艺术家文化人不请自来,或是捧着腮帮子蹒跚而来,谁呢?可不得了,仲呈祥、刘心武等泰斗都来过;有谓“民国名媛”,因为她最爱一袭旗袍,除了白大褂,就是旗袍裹身,韵味十足;有谓“最具人文情怀的医生”,因为当她坐镇于诊所之中,九成九时间在胡吹海侃文化与文学、天文与地理,还有各种惊世骇俗的爱情。
王医生办过两场“约会”,特别不务正业,一曰“春天的约会”,一曰“秋天的约会”,间隔四年,皆在莲花池庭院剧场。三百年前,绝代美人陈圆圆即栖居于莲花池,一缕芳魂,萦绕至今。剧场主人邵氏,乃江南巨族闺秀,负文化使命而入滇,其婉约典雅,更甚于王医生。陈、邵、王三者,虽时代迥异,命运殊途,其风雅风流则可谓异曲同工也。
两番“约会”之盛,名流云集,群贤毕至:御笔文胆、铁嘴教授、出版耆宿、国学名家、央视名导、古筝皇后……甚至,还有无法亲临之京中大佬发来贺电。诸君或朝或野,身份各异,却几乎都是文化刻进骨头之儒者雅士,更无一例外全系王医生之患者。“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他们都曾八方求医,痛不欲生,最终,他们都走进了青云街四号,龇牙咧嘴地来,轻轻松松地去,从此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医术方面太专业,不敢妄言,我单说说王医生的行医特点。你怀疑人生,她为你沏上一壶好茶,先喝茶先喝茶;你痛不欲生,她拽着你谈文学和人生,别着急别着急;你哭丧着脸说你真的要死了,这个时候至少已经过去一小时,她方翘起兰花指,威严发出指令:好了,来!于是你恍恍惚惚上了手术台。还没回过神来,便又听到温柔笃定的一句:好了,下来!你简直莫名其妙:开始了吗?接着便传来让人充满遐想的那句:已经结束了。
然后,仅仅严肃了不到几分钟的王医生又嫣然一笑:稍微等会儿就没事了,咱们接着喝茶,接着聊人生。
王医生的诊疗风格如此令人印象深刻,恍若知己,宛如红颜,如沐春风,她对自己的做派则透着一股狠劲儿。一次,她沏茶时玻璃壶炸裂,碎片飞溅于大腿之上,一道口子鲜血长流。但见她镇定自若,以酒精略为消毒,稍做了些止血处理,也不打麻醉,拿起牙科手术的针线就自己缝了起来,嘴里不喊不叫,三下五除二,仅几分钟,再看那道口子,已变成一截规则的“拉链”,又像绣花的针脚,又像透着殷红的蝴蝶结。
如此特异的王医生,犹如一株奇葩,赢得了几乎所有患者高度认同。比如曾获鲁迅文学奖的诗人海男,嘴巴里装着王医生的假牙的海男,作为王医生的亲爱的闺蜜的海男,甚至专门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来讲述王医生及青云街四号奇葩的如梦如幻的故事,就叫《青云街四号》。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四年,王医生又想起了她如奥运会般四年一届的“约会”。我说,当然要继续举办,大约在冬季吧,只办四届,春夏秋冬,圆满收官,然后,我们就让它绝响,成为传说,成为传奇。
见王医生有所犹豫,我接着说:你就应该成为一个研究的样本,成为我们解剖的对象。来吧,请上手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