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春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地理

团山一瞥

□ 罗永昌

团山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建水古城西面十二公里的西庄坝子,背靠青山,面朝田野,村前一条小河,终日流水潺潺。太阳落山之际,炊烟袅袅,青山夕照,远远望去,只见寨门高耸,围墙蜿蜒,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犹如大海般波澜壮阔。

建水团山村大兴土木之风始于清朝末年。其时,正值建水邻县个旧锡矿山开发盛期。很多团山人背井离乡,去到个旧锡矿山淘金。几年之后,竟有不少人积得丰资,便纷纷回家,延请工匠,起房盖屋。聘来书家画师,书“唐诗晋字汉文章”,画“谢草郑兰燕桂树”,一时飞檐交错,照壁林立,大门对峙,寺庙相望。现今的历史文化名村团山,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20多年前,我在建水县的文化部门工作,多次去往团山,每次到团山,都是被村里人称为“老八叔”的张岳领我考察游览。张岳年近六十,慈眉善目,急公好义。说起团山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张岳如数家珍,透出对列祖列宗的崇敬之情,并对团山古建筑保护中出现的各种乱象忧心忡忡。2000年,他曾与村中的居民联合起来组建“团山民居保护管理委员会”,自觉保护维修古建筑,我为之所动,奋笔投书媒体,以《团山十八村民世纪大联盟,联手保护百年老房子》为题在《中国文化报》作过报道。

多少次,他领着我行走在村中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上,掠过一段段斑驳陆离的围墙,伫立在那座风雨沧桑的寨门前。他以对团山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熟稔的了解,给我讲解书香人家的历史和礼仪之村的名人逸事。特别有趣味的是他给我讲各家各户花坊斗拱、屏门透雕上的那些具有文化寓意的吉祥图案:花枋上刻有一朵三层的莲花,喻为“连升三级”;一只獾一只喜鹊在树上树下张望,取名“欢天喜地”;一头大象的鼻子卷起一只花瓶,取名“象呈升平”;雕一个绽开的石榴和一只蝙蝠在一起,寓意“多子多福”。

在团山众多民居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典型的是张家花园,为一组城堡式私家园林,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的布局。画栋花枋,彩绘华丽,雀替斗拱,雕镂精细。再看花窗屏门,双层透雕有“多子多孙”“麟吐玉书”等吉祥图案。浏览四壁,目不暇接,像是走进了一个书画展厅,唐诗宋词,名人名言,竹菊梅兰,山水人物,应有尽有。特别是听到老八叔说,当年的雕刻工匠是用刻凿下来的渣屑和主人等量兑换银子时,我便被深深地震撼了!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据统计,团山村有代表性的15座古朴民居中,共有诗词书画楹联名人名言书法2977幅(副),绘画2617幅。团山村在“民居博物馆”之外,又有一个“书画艺术博物馆”的称号。

本世纪初,团山以其古朴典雅的古代村落形象亮相于云南旅游市场,便引来无数中外游客的追捧。随后,团山村以“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而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年前,随着旅游观光小火车的开行,络绎不绝的人们来到团山,或驻足于锁翠楼,或流连于皇恩府,或赞美鬼斧神工的石雕木雕,或感叹金碧辉煌的雕梁画栋。溢美之词毫不吝啬:这就是云南的“西递”“宏村”。

  • 《听松》(国画)

  • 团山一瞥

  • 母亲的手擀面

  •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