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40年前的奢侈大件 如今成了寻常日用

“省五交化公司提供的数字表明:我省家电‘五机’的销售量近年来成倍增长……群众对家用电器从量上的满足,发展到对质的追求,开始向高档化、优质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翻开1985年11月2日的《春城晚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可看到这则题为《省五交化公司的销售情况表明越来越多的电器进入城乡家庭》的报道。那时,电视机、收录机、电风扇、缝纫机、电冰箱被称为“家电五机”,是普通家庭最梦寐以求的“大件”。

光阴流转,昆明的街头从梧桐树荫下的国营商店变成了玻璃幕墙映照的现代卖场。橱窗里的电器在一代代更迭,映照着生活方式的变迁。

40年前的“五机”中,电视机依然是如今家庭的标配,但外形早已从厚重变为纤薄,有的卖场还宣传为“贴纸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十多个频道到联网点播,画面越发清晰,内容愈加丰富。收录机被后来出现的CD机、MP3取代,如今更是成为智能手机的功能之一;电风扇的“凉爽权”让位于空调;缝纫机因成衣业的普及而淡出家庭,只在街头修补摊点偶见;唯有电冰箱,依旧稳居家庭C位,成为时代变迁中最“长情”的家电。

记者走进爱琴海购物公园负一层的京东家电卖场,厨房烹饪、清洁维护、环境调节、健康护理等各类电器整齐陈列,几乎涵盖家庭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现在家庭的‘标配电器’早就不止当年的‘五机’了。”卖场负责人王店长一边翻看销售记录一边介绍道:“除了电视、冰箱、洗衣机,厨房还得有洗碗机,客厅配扫地机器人,这些都成了提升生活品质的‘新刚需’。”

40年间,那些曾经的“奢侈大件”,如今成了寻常日用;那些当年的“未来想象”,正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家电市场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市民生活向更好迈进的生动注脚。

统筹 孙琴霞

本报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李思妤 摄影报道

  • 这里的禽蛋很便宜 每天卖出上千万个

  • 40年前的奢侈大件 如今成了寻常日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