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青
提起萤火虫,想必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不会陌生。它是李白诗中不怕风吹雨打的萤火,若是在天上,定是月亮旁边的一颗星。
在我的记忆里,乡村的夏夜是五彩斑斓的梦。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灿若星河,蛙鸣阵阵,蛐蛐奏响夏夜的赞歌。萤火虫是我家乡最常见的昆虫。黑色笼罩大地之时,满天流萤,随着夜风飘移。它们忽上忽下,如梦如幻,如迷失的夜空里点燃的一盏盏灯火,天上银河流入凡间,而那星光最深处,是我的家。
我的老家在山水环绕的村庄,村子背靠山林,临潺潺溪水。我家门前有一个人工池塘,池塘下游是一片稻田。夏日的夜晚,萤火虫是最闪亮的存在,是误入人间的精灵。池塘岸上,稻田里,房前屋后,草丛间,溪水深处,是它游戏的地方。天上星星闪烁,乡间萤火飞舞,天上人间,遥相辉映,装饰着人们的梦。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古有美人夏夜隔帘而立,望向帘外的流萤闪闪,直至夜深而息;今有我童年时,夏夜酷暑难耐,天色欲晚,早早地挪一竹床,支上蚊帐,躺在竹床上,数天上星,观人间萤火虫,梦里醒来,仿若身在山林间。
夏夜捉萤火虫,是我儿时最美妙的一件事。吃过晚饭,夜色已经很深了,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一只只地从草丛里钻出来,或贴着池塘的水面飞,或在稻田里草丛间旋转。我会提前准备好玻璃瓶或旧蚊帐制作的小灯笼,一只一只,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来。满天萤火,它在前面飞,我在后面追赶,总有最亮的那一只,成为我下一个捕捉的目标。我把捉来的萤火虫关进蚊帐内,任由它们在帐内起舞,我在一片星河中,酣然入睡。萤火虫,是梦幻之彩,是希望之光,是浪漫花火。一只两只,千千万万,流萤如火,似灿烂星河,灼灼其华,想象一下那样的场景,就让人无限向往,何况是身处其中呢?
萤火虫是家乡的象征。宋代诗人刘克庄在《沁园春·辽鹤归来》中写道:“闾里俱非,江山略是,纵有高楼莫倚栏。沉吟处,但萤飞草际,雁起芦间。”在他心中,外面的世界纵有莺歌燕舞,琼花烂漫,也都不如家乡的流萤孤雁风光无限好吧。
东晋学者车胤,幼时,家中贫困买不起油,夏季用练囊盛萤火虫取光读书。以“囊萤”的勤奋努力,博学多识,取得功名。后有人们把书房叫作“萤窗”,隐喻刻苦读书学习。
传说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流萤飞舞在黑色的夜里,美丽之余,总是有一丝孤寂和悲凉。而我认为,流萤飞舞是黑夜对我们的恩赐,赋予我们希望之光,温暖之火。萤火,使前路豁然开朗,使未来星光灿烂。
夏夜的萤火虫,是落入凡间的星星,也是乡村夏夜的精灵。它属于乡村,也属于我们。夏夜流萤,装点着我的梦,它是我记忆最深处的灯火,照亮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