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春 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闲话

阅读写作伴我行

□ 杨树荣

在我成为一名山村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年,我在床头摆上了一本空白笔记本,原是想记录工作琐事,却不想从写下第一行文字开始,便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的光阴里,办公桌上的文件与台灯下的稿纸始终并行,我在本职工作的间隙执笔,在各级党报党刊上留下散文的温度、新闻的纪实、人物的故事,直到《故乡鸡足山》《鸡足花语》《灵山溪语》《梦溪心语》等散文集陆续成册,才惊觉阅读与写作早已成为生命的经纬。

阅读是写作的星光。我初提笔时总觉词穷,直到在书页间遇见更广阔的世界,读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才懂景物里藏着心境;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方知平凡人生亦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乡村浓浓的亲情和爱情。阅读不是简单的文字浏览,而是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红楼梦》里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亦无”感叹社会的复杂性,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犀利体会思想的锋芒。这些文字像春雨浸润土地,让我在提笔时自然流淌出感悟,写故乡的山,便想起杨朔笔下的“泰山极顶”,于是鸡足山的云雾里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重量;写身边的人,便学着鲁迅写《故乡》中的闰土那样,让生活中的平凡者成了一个个有故事的人。阅读给予的,不仅是辞藻的积累,更是看待世界的视角,当那些文字化作心中的养分,笔下的文章便有了温度与力量。

写作是坚守的耕耘。有人问我如何平衡工作与写作,其实答案藏在“坚守”二字里。本职工作是立身之本,只有把公文写得精准、把任务做得扎实,才能心安理得地拥抱业余的创作时光。而写作这块“自留地”,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浇灌,出差下乡途中的记录见闻,深夜加班后仍要翻开笔记本,哪怕只写几十个字,也要让思维保持流动。最深刻的体会是写熟悉的土地,我的家乡鸡足山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溪流,都是我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当我写下山间三岔河的野茶、村中的老黄连木树,文字里自然溢出对家乡的眷恋,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份真实的情感。当然,坚守中更离不开“清醒”:常读党的政策文件,让笔下的文字始终与时代同频;琢磨法律法规,确保每一篇作品都传递正能量。就像老匠人打磨器物,写作需要耐心,更需要方向,唯有如此,作品才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微光。

如今,我已经退休,在帮忙带好孙女的同时,仍在坚持阅读与写作。写作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内心的宁静,让生活的琐碎变成可回味的故事,更让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有了寄托的载体。当我在文章里写下鸡足山的日出,写下身边人奋斗的身影,常常觉得阅读与写作就像一双翅膀,让我既能在文字里翱翔,又能稳稳扎根于生活的土地。这一路,有书为伴,有笔为友,便是最踏实的前行。

  • 荷花是夏天的诗眼

  • 阅读写作伴我行

  • 解暑凉面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