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春晓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闲话

水车车水吱呀呀

□ 江初昕

在过去,农村基本还不通电的时候,每到夏秋季天气干旱,田地里就会缺水。水稻分蘖抽穗扬花的时候,田间管理尤为重要,田里一刻也不能缺水,父亲每天傍晚守在那台收音机旁,时时关注天气情况。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天干无雨,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但总不能坐以待毙呀。得知还要连晴一段时间,父亲再也坐不住了,计划抬下龙骨水车到田里车水。晚上,父亲就和大哥七手八脚地把放在阁楼上的水车抬到院子里头,用笤帚拂去上面的浮尘,以备翌日抬到田间车水。不谙世事的我把水车当成了玩具,围着水车转,踩踩踏板,摇摇滚轮,一副新奇的样子。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和大哥抬着长长的水车向田间去了。我听着动静,睡意全消,和小弟从床上一跃而起。父亲见我们也来了,嘱我们拿点小物件跟在身后。清晨的田间空气清新而芳香,田里的水稻正抽穗扬花,晶莹剔透的露珠挂在叶尖上,欲滴不滴的样子。田埂边早就插了几根粗木头,水车的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各个活接上都有一块木板,活接为榫卯结构,能灵活拆装,尾部浸入水流中,有一个小轮轴。上端有个大一点的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一个人或者两个人都可以踏动转轴,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

水车抬到水塘边,父亲脱了长裤,下到水塘,用锄头扒开泥巴和石头,露出一个水窝来。接着,把水车架牢靠。再把水塘的挡坝拓开口子,清澈的河水哗哗流进水塘。这一切弄妥当后,父亲和大哥爬上水车架子,手扶在横梁上,双脚踏在木头的脚踏上,反复踩踏,中间的轮子带动水槽里的木片转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把河里的水车进了稻田里。

高温酷暑,太阳毒辣,父亲就在水车的上方搭了一个架子,木架上横几根细竹条,然后,到山边割来青草或树枝,放在搭好的木架上,一个简易的凉棚就搭好了。我们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砍来树枝编成一个遮阳帘子,上午挂在东头,下午摘下来挂在西面。这样,父亲和哥哥就不用饱受毒热之苦了。看着大人在阴凉的草棚里车水,清澈的河水流进了干涸的稻田,绿油油的稻禾掀起一阵阵绿色波浪,在水田里欢快摇曳着,我心里同样充满一丝凉意。

这时,放眼望去,田间沟头,家家户户都是大人忙着车水的身影。由于人小没有力气,我只能端茶送水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大人就在河边的树荫下拿起竹篮里的饭菜吃了起来。我最喜欢在野外用餐,感觉新鲜,吃起来也格外香。为了避开高温酷暑,大人们常常傍晚迎着绚烂的晚霞到田间车水。父亲说,傍晚的水肥着呢!夏天的夜晚,褪去了白昼的蒸腾,变得凉爽了起来,满天星辰,皎洁月色,萤火虫低飞。行走在田塍边,蛙声一片,脚踏水车“嘎嘎吱吱”不停旋转,踏出水声潺潺,水花飞溅,稻田里稻穗轻摇。

后来,乡村通了电,抽水用上了水泵,只要合上电闸,管子里的水就会喷涌而出。木质的水车没有了用武之地,父亲把它束之高阁,存放在老屋里,毁之不忍。毕竟,水车上沾染了泥土的润泽,渗透过辛勤的汗水。

  • 水车车水吱呀呀

  • 外婆的小屋

  • 屋顶上的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